[发明专利]深井钻铤制作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65619.7 | 申请日: | 201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蒋家华;钱善龙;黄海春;姜永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曙光华阳钻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C21D9/00;C21D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深井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状石油钻采设备的制作工艺,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深井钻铤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钻铤是连接钻头和钻杆的关键件,它直接承载钻井扭矩。随着石油钻采技术的提高,石油钻井深度越来越深,因此对钻铤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在材质确定的基础上,主要用增粗直径及热处理来实现高强度要求。行业中制造常规钻铤的通用工艺为:备料→校直→热处理→机械性能检验→钻孔→车外圆→制螺纹→检验入库。尽管此工艺较为成熟,能够实现常规钻铤的制造,但不适合深井钻铤制造。其理由是深井钻铤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经热处理后材料硬度值很高,必然增加后续机械加工的难度。另外,深井钻铤直径较常规钻铤直径粗许多,制作深井钻杆的棒料直径在Φ200mm以上,大直径的实心棒料热处理时不易淬透,造成杆体机械强度不均匀而造成不合格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行业通用工艺不适合深井钻杆制造的问题,提出一种方法合理、增效降耗,并且能显著提高制造质量的深井钻铤制作工艺。该工艺将热处理工序移至机加工之后,既便于机加工,又易淬透。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深井钻铤制作工艺,其改进之处在于按下列步骤实施:
(1)备料;
(2)校直;
(3)钻孔;
(4)热处理;
(5)机械性能检验;
(6)车外圆;
(7)制螺纹;
(8)检验入库。
上述工艺中的热处理工序是关键工序,其淬火温度A1控制在620℃±5℃,A2控制在800℃±5℃,A3控制在950℃~990℃,淬火速度为8~9HZ,淬火后温度A控制在100℃~120℃,回火温度T1控制在630℃~650℃,T2控制在665℃~675℃,T3控制在675℃~68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热处理工序移至钻孔工序之后,除钻孔容易,也降低刀具损耗;
2、棒料经钻孔形成空心管结构,空心管热处理时既减少能耗,又易淬透。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工艺流程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是一种深井钻铤,长9300mm,直径165mm,其材质为4145H。深井钻铤制作工艺按下列步骤实施:首先按图标要求备料,将棒料校直,接着进行钻孔加工,此时因棒料未经淬火,材料硬度值较低,有利钻孔加工,既提高钻孔工效,也节省了刀具。棒料经钻孔后形成空心管结构,将空心管坯料送进炉中作热处理,本实施例淬火温度A1控制在620℃±5℃,A2控制在800℃±5℃,A3控制在970℃±10℃,淬火速度为8HZ,淬火后温度A控制在110℃±5℃,回火温度T1控制在640℃±5℃,T2控制在670℃±5℃,T3控制在680℃±5℃。热处理后进行机械性能检验,达标后即可移至机床上作外圆车削,接着实施螺纹加工。对机加工后的钻铤进行检验,合格品入库,隔离不合格品。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是合理地将热处理移至钻孔工序之后,由于棒料未经淬火,其硬度值较低,使得钻孔容易实现,并且刀具损耗也小,实现增效降耗的目标的。另外,棒料经钻孔形成空心管结构,空心管热处理时既减少能耗,又易淬透,为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了条件。
钻铤同钻杆为同一类型构件,本发明也适合作为制作深井钻杆的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曙光华阳钻具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曙光华阳钻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6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口板热插拔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户安全访问web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