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仪及其自动对焦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5259.0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5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53 | 分类号: | G03B21/53;G02B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仪 及其 自动 对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设备及其对焦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投影仪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不同的投影仪使用环境下进行画面投影时,需要不同的镜头焦距来获得最佳的画面投影效果。然而,现有的投影仪等投影光学设备不能自动调节镜头焦距以确保投影显示画面的清晰度。因此,使用者当打开投影仪进行画面投影时,通常需要手动调节投影仪的镜头焦距和位置,以确保投影显示画面是否清晰。对于经常变换投影仪的镜头焦距的用户而言,这种手动调节镜头焦距的方式相对不方便,而且不能保证将镜头焦距调节到最佳位置,从而无法能获得最佳的画面投影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投影仪及其自动对焦方法,能够在投影仪进行画面投影过程中自动调节投影仪的镜头焦距至最佳焦距位置,从而获得最佳画面的投影效果。
所述的投影仪包括投射镜头、驱动单元、影像摄取单元以及自动对焦单元。该影像摄取单元用于从使用者选定的投射区域内摄取影像。该自动对焦单元用于在投影仪进行画面投影时自动调节投射镜头的焦距至最佳焦距位置。其中,所述的自动对焦单元包括:初始化模块,用于根据投射镜头的变焦范围设置一个调节镜头焦距的步长值;影像分析模块,用于当投射镜头每移动一个步长值时从投射区域内摄取一副影像,并计算每一幅影像的对比度,通过比较每一幅影像的对比度找出对比度最大的影像,并根据该对比度最大的影像确定投射镜头所对应的最佳焦距位置;焦距调节模块,用于通过驱动单元控制投射镜头在变焦范围内移动,并将投射镜头移动至所述的最佳焦距位置。
所述的投影仪的自动对焦方法包括步骤:(a)根据投射镜头的变焦范围设置调节镜头焦距的步长值;(b)控制投射镜头在使用者选定的投射区域内投射影像画面;(c)当投影仪加电开机时通过驱动单元控制投射镜头的焦距移动到变焦范围的最近端;(d)通过影像摄取单元从投射区域内摄取第一影像,并计算该第一影像的对比度;(e)通过驱动单元控制投射镜头向变焦范围的最远端移动一个步长值;(f)通过影像摄取单元从投射区域内摄取第二影像,并计算该第二影像的对比度;(g)判断第二影像的对比度是否大于第一影像的对比度;(h)若第二影像的对比度大于第一影像的对比度,则将第二影像作为第一影像,并执行步骤(e);(i)若第二影像的对比度小于等于第一影像的对比度,则控制驱动单元将投射镜头的焦距回退一个步长值后作为最佳焦距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投影仪及其自动对焦方法能够在投影仪进行画面投影过程中自动调节投影仪的镜头焦距至最佳焦距位置,从而获得最佳画面的投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投影仪较佳实施例的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投影仪的自动对焦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投影仪 100
自动对焦单元 1
初始化模块 11
影像分析模块 12
焦距调节模块 13
投射镜头 2
驱动单元 3
影像摄取单元 4
存储单元 5
微处理器 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投影仪100较佳实施例的架构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投影仪100包括自动对焦单元1、投射镜头2、驱动单元3、影像摄取单元4、存储单元5、以及微处理器6。该自动对焦单元1用于在投影仪100进行画面投影过程中自动调节投射镜头2的焦距至最佳焦距位置,以便获得最佳画面的投影效果。
所述的投射镜头2是指一种镜头焦距可变化的变焦镜头,其用于在使用者选定的投射区域内投射画面。例如,假设投射镜头2的变焦范围为0mm至18mm,其最近端的焦距为0mm,最远端的焦距为18mm。
所述的驱动单元3为一种驱动马达,其用于控制投射镜头2在变焦范围内移动位置,从而自动改变投射镜头2的焦距。
所述的影像摄取单元4为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摄像装置,例如摄像头等。该影像摄取单元4用于从投射区域内的投影画面摄取影像,并将该影像发送给自动对焦单元1进行影像分析来调节投射镜头2的焦距。
所述的存储单元5为一种内部闪存(Flash Memory)或者为外部存储卡等。该存储单元5用于存储所需进行投影的固定形状图片,例如圆形图片或正方形图片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组
- 下一篇:带单向超越离合器的电动操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