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蚀加工阀套全周边工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5257.1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3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方群;章敏莹;金瑶兰;丁建军;王志俊;周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7/26;B23H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阀套全 周边 工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圆柱形阀元件,特别是一种放电加工带圆柱形阀元件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液伺服液压系统快速发展,伺服阀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伺服阀的众多零件中,以阀套节流槽的加工难度较为明显,图2是阀套的纵剖视图,图中所示节流槽的相关尺寸(如A、B、B’等)精度要求极高,其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伺服阀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现有的阀套节流槽加工大都是通过电蚀机床完成,该电蚀机床的结构特点是:机床具有两套传动机构,其一是驱动工件(阀套)旋转,另一是驱动铜钨合金电极旋转,机床设置的铜钨合金电极仅设一个加工凸肩,该凸肩和阀套节流环槽尺寸相互对应,通常阀套上多个节流环槽是分次加工完成,机床的冷却液系统是阀控管道输送切屑液对工件进行冲刷式冷却。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
1.阀套上节流环槽是分次加工完成,很难精确保证环槽间的轴向尺寸精度,会严重影响伺服阀的性能;
2.采用双旋转传动机构,加工时,工件和电极均作旋转,对工件和电极的安装精度要求极高,在普通技术条件的机床中,可能产生的加工误差较大,且机床结构也比较复杂;
3.上述问题的存在,为保证伺服阀需求的精度,可提高机床的精度,或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或对制件进行严格筛选等措施,但其结果会使制作成本大幅度提升,并使加工周期延长;
4.加工中切屑液通过输油管对工件进行冲刷冷却,会造成冷却不充分或不均匀,影响加工质量;
5.上述这种加工节流环槽、双旋转传动系和冷却方式,使现有电蚀机床很难适应规模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蚀加工阀套全周边工艺装置,它能提高阀套节流环槽加工精度,简化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降低阀套制作成本,适应批量生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蚀加工阀套全周边工艺装置包括有传动机构、阀套和电极,传动机构和阀套呈驱动连接,阀套内孔伸设有电极,其特点是:电蚀加工阀套全周边工艺装置具有和所述的传动机构上固夹的阀套对应并可沿阀套的内孔作轴向或径向进给的电极组件,所述的电极组件的铜钨合金电极上设置有和阀套节流环槽位置和数量均对应的凸肩,该装置还具有可容置阀套的油槽。加工时,传动系驱动阀套旋转,电极组件作沿阀套轴向进给至设定位置,随后电极组件再作沿阀套径向进给至设定位置,一次全周边加工完成一个阀套的全部节流环槽。
本发明采用一套传动系和一套仅作轴向和径向进给的电极组件结构,使阀套全部节流环槽在一次轴向或径向进给中加工完成,能精确保证阀套各节流环槽的轴向尺寸精度,机床结构大为简化。综合上述因素,机床能成倍提高工效,适应批量生产,本发明油槽中浸没主轴、工件和电极,加工时冷却充分,能进一步保证阀套节流环槽的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蚀加工阀套全周边工艺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阀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极组件的铜钨合金电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电蚀加工阀套全周边工艺装置包括有传动机构1、油槽2、阀套3和电极组件4.
传动机构1包括有支架11、电机12、传动带13和传动轴14,其中:
支架11是由上、下固定板和架体构成,其上固板用以固设电机12,其下固定板可固设在油槽2的底部;
电机12,用以驱动工件(阀套)旋转,电机12的轴伸上固设有一齿形带轮,该齿形带轮上啮合套设传动带13;
传动带13,是两级减速的齿形皮带,第一级被动轮和第二级主动轮同轴,该轴固设在支架11,第二级被动轮固设在传动轴14上,该两级传动减速比保持传动轴14的转速范围是52转/分至70转/分;
传动轴14,其结构特点是一端固设有第二级被动轮,传动轴14的中段设置有滚动轴承,该轴承固设在支架11上,传动轴14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装夹阀套3的机构(如卡盘等),当传动轴14旋转时,该装夹机构可带动阀套3作旋转运动,以完成全周边加工的相应程序。
油槽2,是一箱形敞口的容器,图1示电蚀加工阀套全周边工艺装置的传动机构1传动带13和传动轴14、阀套3和电极组件14的夹持杆42和铜钨合金电极43等构件均容置在油槽2中,油槽2的液面21必须有足够的高度,即该液面21应位于传动机构1的传动轴13轴线的上方,通常该液面21至传动轴14轴线的距离是大于2倍阀套3的外径,因而可使被加工的阀套3和电极组件4上的铜钨合金电极43均浸泡在油槽2的切屑液中,加工时冷却充分,确保加工后的阀套3符合规定的形位精度和表面精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流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镍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