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薄型平板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5067.X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4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发亮;晋雪梅;李永新;侯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F16M11/2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薄 平板电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尤其是一种轻薄型平板电视。
背景技术
平板电视的整机通常包括机身、底座、连接底座和机身的连接架、信号处理电路板、面板驱动电路板、电源、扬声器、连接各电路的信号线、连接各电路和电源的电源线等。如图1所示,机身包括显示面板、面板固定架、由面框和后壳组成的壳体,面板固定架通常由金属背板、矩形围框组成,显示面板固定于围框、金属背板组成的凹腔内,面板固定架与壳体固定连接,连接架与面板固定架固定连接,信号处理电路板、面板驱动电路板、电源等均设置于金属背板和后壳之间的空腔内。整个机身的重量经面板固定架通过连接件架传递至底座,最终通过底座获得良好的支撑。作为一种承重结构,目前的平板电视底座均为一板件,为保证支撑的稳定性,通常为矩形或鼓形,且面积较大。
随着近年来轻薄型平板电视的流行,为了追求整机即机身的超薄,根据上述的机身结构,通常采用减小屏模组厚度或减小信号处理电路板、电源等功能模块厚度的方式。但超薄显示面板制作、采购成本高;而功能模块的超薄化则需要重新设计、定制各功能模块的电路、板型等,并大量采用超薄元件或贴片元件,因此开发、制作成本大。因此,目前市面的轻薄型平板电视售价均大大高于普通平板电视。
目前,还有一种为方便维护、升级而开发的分离式平板电视,其核心在于将信号处理电路板外置于一个单独的控制盒中,其分离所表示的意思即信号处理电路板与机身的分离。升级时,可通过控制盒的替换快速实现功能升级;维护时,则无需进行机身的拆卸,只需取下控制盒即可对电路板进行诊断和维修。如申请号为200610061027.7、发明名称为分离式液晶电视结构的发明专利申请和专利号为ZL200520113121.3、发明名称为液晶电视结构改良的实用新型专利。两个专利均包含了下述技术方案:机身壳体背部设置凹腔和插拔结构,将信号处理电路板单独设置于一盒体内,盒体固定于壳体的凹腔内并通过插拔结构完成机身内外的线路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升级、维护,同时美观、轻薄,且实现轻薄化成本低的轻薄型平板电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轻薄型平板电视,包括机身、底座、连接底座和机身的连接架、信号处理电路板、面板驱动电路板、电源、连接各电路的信号线、连接各电路和电源的电源线,所述机身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固定显示面板于壳体的面板固定架;所述底座为盒体结构,设置有中空的模块腔;所述底座还设置有连通模块腔和底座外部的散热通道;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电源均固定于模块腔内;所述电源线和信号线包括连接机身内各电路的机身内部连线、连接底座内各电路的底座内部连线、连接机身内各电路和底座各电路的机身底座间连线。
将信号处理电路板、电源外置于底座内的好处有如下几条:实现信号处理电路板、电源与机身的分离,便于升级、维护;减小了机身的厚度,实现了机身的美观、轻薄化;减小机身重量的同时增加底座的重量,有利于简化支撑结构,提高底座对机身支撑的稳定性,为缩小底座的大小提供了可能,因此为底座的外形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有利整机外形的美观;信号处理电路板远离显示面板,有效减少了显示面板电磁辐射对信号处理电路板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利于显示效果的改善。与现有的通过减小屏厚度或减小功能模块厚度的方式相比,通过将信号处理电路板、电源外置于底座内实现机身的轻薄化,对轻薄型元器件的依赖程度低,甚至可采用现有的电路板设计,因此实现成本低。
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现有的底座是一种选配的安装组件,除了通过底座方式安装以外,用户还可以选择挂架进行壁挂式安装,因此将底座作为一种在使用时不可或缺的必备组件,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的平板电视将无法通过壁挂的挂架进行安装,即使通过底座前移或者增厚挂架以避免底座后侧与墙面的干涉,从而能够带底座直接进行壁挂安装,但底座突兀的位于机身下方,显然会极大的破坏整体的美观。因此类似于本发明的平板电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肯定是不具备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的,也就是说对于类似本发明的平板电视,本领域技术人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偏见,因此也不会想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0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振铃的工频干扰滤波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充气坐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