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循环式架空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4624.6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2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文;任洪国;方修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B5/02 | 分类号: | F24B5/02;E04F17/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架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村镇住宅中使用的新型火炕,具体涉及的是热循环式架空炕。
二、背景技术:
目前火炕在广大的农村使用还是很普遍的,火炕与炉子相连并分别设置于两个房间内,通过烧炉子给火炕加热,火炕是利用砖土等材料组成的,火炕的炕板大多是土坯、砖、水泥板等,架空炕是火炕的一种,架空炕直接在地面上用土坯、砖、水泥板等砌成,炕体有三个面分别直接与房间的两个间墙及后墙砌为一体,炕内砌有烟道,这种炕的下底面存在热滞留区,循环不通畅,室内空气温度交换速度慢,热效率低,导致室内热度不均匀。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热循环式架空炕,它用于现有的架空炕存在热滞留区,室内对流换热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热循环式架空炕的炕体内有烟道,炕体通过支撑柱与地面接触,炕体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空气通道,炕体的后面是散热墙,散热墙立在炕面上,散热墙的后面是房间的后墙,二者之间有空气流道,空气通道与空气流道相通。
上述方案中散热墙由散热铁板构成。
上述方案中散热墙上设置有铁艺散热罩。
上述方案中支撑柱沿炕体的前后两个边缘并列设置,其中后面的支撑柱直接靠在房间后墙上,炕体座在支撑柱上后,支撑柱的上端面部分裸露在炕体外,这种方式由于支撑柱靠在后墙上,更加稳固,而支撑柱裸露在炕体外的部分,即形成为散热墙与后墙之间的空气流道。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支撑柱将炕体支起来,同时将原来的火炕三面与墙接触,改变为二面与墙接触,把炕体后面与后墙分隔开,形成空气流道,炕体下面的空气通道与空气流道构成了空气循环通道,产生了烟囱效应,这样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的架空炕存在热滞留区的问题,从而使室内空气真正流动起来,提高火炕的热效率,同时也减少了由于燃烧过多可燃物造成的温室效应等。
2、本发明结构简单,提高了火炕的散热性,使火炕不仅用于休息,而且还能用来为室内采暖,使其更具有采暖的作用,同时也节省了能源。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安装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侧面剖视图。
1炕体 2炕面 3烟道 4支撑柱 5地面 6散热墙 7散热板8散热罩 9空气流道 10后墙 11间墙 12间墙 13烟囱 14炉子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图3所示,这种热循环式架空炕的炕体1内有烟道3,炕体1通过支撑柱4与地面5接触,支撑柱4将炕体1支起来离开地面5,使炕体1底面与地面5之间形成空气通道,炕体1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左面间墙11、右面间墙12砌在一起,炕体1的后面是散热墙6,散热墙6立在炕面2上,散热墙6的后面是房间的后墙10,散热墙6与后墙10是间隔开的,二者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道9,空气流道9的顶端为循环口出口,空气通道与空气流道9是相通的,二者构成一个直角通道。散热墙6由散热铁板构成。散热墙6上设置有铁艺散热罩8。炉子14点燃后,烟气通过烟道3对炕体1加热,通过烟囱13流出,炕体1被加热后其热量通过炕体1的上、下表面散发出来,热的空气在炕体1上面的空间、炕体1下面的空气通道、散热墙6与后墙10之间的空气流道9间进行主动循环,形成对流换热,从而使室内空气真正流动起米,解决了现有的架空炕存在热滞留区的问题,提高了火炕的热效率,使火炕更具有暖气的作用,另外,由于炕体1不与地面直接接触,还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实施例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侧面剖视图,如图所示,这种热循环式架空炕与实施例1中的热循环式架空炕的区别在于,炕体1的前沿有一排支撑柱4,炕体1的后面也有一排支撑柱4,其中后面的支撑柱4直接靠在房间后墙10上,炕体1座在支撑柱4上后,支撑柱4的上端面部分裸露在炕体1外,这种方式由于支撑柱4靠在后墙10上,更加稳固,而支撑柱4裸露在炕体1外的部分,即形成为散热墙6与后墙10之间的空气流道9。
本发明根据烟囱效应的原理设计火炕的构造,本发明全天(24小时)换热量为:
Q热=ρS×V×Δt×24h
=ρS×u×S×Δt×24h
其中:1)Q热为换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4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