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染纱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63833.9 | 申请日: | 201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6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郁广益;陆卫列;陈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染纱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断染纱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混纺纱都是选用不同纤维通过纺机纺成,纺成后的混纺纱或由混纺纱织成的布匹一般都需要染色,而现有的染色技术一般都需将纺好的混纺纱或布匹进行100%的染色,这种染色方法既废水、费电,又污染环境,而且染色的成本也会较高,如何减少混纺纱或由混纺纱纺织布匹的染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棉纤维是传统纺纱中的天然原料具有很强的吸湿性,缩水率大,是一种优秀的天然纤维,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卫生性良好。但由于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使棉花的种植土地也在不断减少,同时由于棉花生长的季节性、地域性等条件的制约,目前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穿衣及各种用品的消费要求。因此,采用其它纤维与棉混纺的技术将成为人们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涤纶纤维具有以下特点: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变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涤纶是混合纤织物中耐热性最好的面料,具有热塑性,可制做百褶裙,褶裥持久。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尤其是在玻璃后面的耐晒能力很好,几乎与腈纶不相上下。涤纶织物耐各种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都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不怕虫蛀。
由于上述两种纤维各有其特点,如何通过优化的配比组合,并使布料既具有立体感,又可降低埙耗,降低成本,还能搭配多种混纺原料,使产品档次得以提高,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另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具有竹节状立体感的新型断染纱生产工艺,该工艺可解决只将混纺纱中的一小部分纤维进行染色,就可达到或超过将全部纤维都进行染色的效果的技术问题。同时该工艺可使细纱呈不规则的竹节状态,使布面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间断性条纹,断断续续,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线条时粗时细,显现出断染纱的特殊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断染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将待染色的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按设定的重量比配置;
S2:至少将涤纶纤维或棉纤维中的一种纤维进行染色处理,或分别将二种纤维中每种纤维的部分纤维进行染色处理,或用本色纤维纺纱织布后单染涤纶纤维;
S3:将所述涤纶纤维与棉纤维分别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制成粗纱条;
S4:在细纱机上将棉粗纱条从中罗拉喂入,将涤纶粗纱条从后罗拉喂入;通过控制、调节所述细纱机上后罗拉辊轮的转速度,使涤纶纤维粗纱条间断喂入,使最终细纱呈不规则竹节状态的混合成品纱。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S1中的设定重量比为75%的涤纶纤维与25%的棉纤维。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S2中的一种纤维进行染色处理是将一种纤维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染色处理。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S3中并条后的涤纶纤维粗纱条与棉纤维粗纱条各为若干条。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若干条涤纶纤维粗纱与棉纤维粗纱中,所述棉纤维为全部或部分进行染色处理的纤维,或至少一条棉纤维选用染色纤维,或所述棉纤维全部为本色纤维;将所述涤纶纤维中至少一条进行全部或部分染色处理,或至少一条涤纶纤维选用染色纤维,或至少一条涤纶纤维选用本色纤维。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涤纶纤维和/或棉纤维中,染色纱所占的重量比为1%~25%。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S4中后罗拉辊轮的转速度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调节,所述步进电机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由计算机控制程序控制。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S4中竹节状态的混合成品纱其竹节的节长为80毫米,或为120毫米,或为100毫米,其竹节的节距为20毫米,或为30毫米,或为40毫米,或为50毫米,或为60毫米,或为80毫米,或为45毫米,或为30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8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医药箱
- 下一篇:一种制备马氏体加铁素体塑料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