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事件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63332.0 | 申请日: | 201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3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曹绍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 代理公司: | 信息产业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梁军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事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事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比较常见的网络事件处理方法都是通过重写事件处理过程而实现的,这个过程包括获取数据,处理数据以及结果输出。但是,通过重写事件处理过程实现网络事件的处理,需要在计算机中实现整个串行过程,同时需要计算机硬件设备严密的和软件系统的其它部分结合,从而造成移植性比较差。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处理过程中采用插件的方式来实现网络事件的处理。但是,上述处理方式中的插件只是应用于事件及数据的获取或输出,并不涉及到网络事件的实际处理过程。此外,插件也无法移植和单独使用,同样造成移植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事件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在网络事件处理过程中移植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事件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系统配置以预定模式将一个或多个流节点以插件形式加载入系统,并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流节点组成有向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流线路;
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流线路从系统进程获取数据源,对所述数据源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输出或丢弃处理。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将一个或多个流节点以插件形式加载入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网络事件处理过程中移植性差的问题,能够方便快捷的对计算机进行配置部署及调试,最大效率的对网络事件进行并行处理,并降低系统资源消耗,具有高可靠的移植性。通过节点的配置部署于分布式系统的多台主机及进程中,可以实现整个分布式集群的协同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事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事件拷贝方式获取数据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引用方式获取数据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程内部署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程间部署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部署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自始以来就是软件工程的基本要求,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网络事件处理过程中移植性差的问题,达到降低各模块的相互耦合、实现最大限度的模块化、系统灵活自由的配置及处理、多系统的联动及分布式的构建、处理多数据源的网络、以及其它的事件流及数据流并对处理结果依据需要及逻辑走向方便快捷的配置部署及调试、最大效率的并行处理及最低系统资源消耗、以及高可靠的移植性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网络事件处理方法,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事件处理方法,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事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技术名词进行解释:
1、流技术:流实际上就是从数据源获取数据,经历中间多个处理过程,最终数据处理结束后输出或者丢弃的一个循环不断的处理过程,也可以成为基于流的处理技术。
2、有向图技术:把整个系统的所有处理过程连接起来,依据事件处理的时间顺序,构成有向图。
3、插件技术:基于模块化的设计,可根据需要自由加载卸载模块。
4、并行技术:某些处理过程根据系统需要及效率要求,可能需要并行处理,一般而言,线程池及进程池可以满足某些处理过程的并行要求。
5、引用技术:对数据使用之前予以引用,而在使用完成之后释放引用,从而不需要每次使用数据时都分配空间进行拷贝。
6、过滤器技术:数据过滤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规则决定数据或数据处理过程的走向。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事件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事件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101,根据系统配置以预定模式将一个或多个流节点以插件形式加载入系统,并由一个或多个流节点组成有向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流线路;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支持分布式部署,通过节点的配置部署于分布式系统的多台主机和进程中,可以实现整个分布式集群的协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