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调速永磁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3206.5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1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传松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调速 永磁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器,尤其是一种节能调速永磁驱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上电后都是在负载满负荷的状态下直接启动,没有任何缓冲启动装置,容易造成电机堵转。也就是说,在电机正常、电机供电正常的情况下,由于电机负载过重造成电机无法正常工作、正常运转,同时,经常性的电机堵转也会缩短设备的寿命,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工作进度。
此外,现有的永磁驱动器工作1000千瓦,在1个小时会消耗1度电,最多节能10%~15%,而在其待机时,由于电机一直上电,永磁驱动机也一直耗电,节能性较差。在电机非满负荷工作时,也会消耗同样的电量,无法省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电机空负载启动、节能性强的节能调速永磁驱动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调速永磁驱动器,包括调速装置,调速装置沿电机轴和负载轴的轴向方向布置,电机轴和负载轴处于同一条中心轴线上,电机轴和负载轴之间有间隙,调速装置包括铜转子、永磁转子和控制器,铜转子固定在负载轴上,永磁转子通过支架固定在电机上,铜转子和永磁转子之间有空气间隙。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中的电机在转动时,带动永磁转子旋转,在永磁转子内形成感应电流,而在空气间隙即气隙中产生感应磁场,该感应磁场使得铜转子跟随旋转,实现了扭矩传输。同时,使用控制器调节铜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的气隙宽度,能改变负载端的转速。本发明中的电机轴和负载轴之间无机械连接,实现无线变速运转,高效自动节能;大幅减轻震动,实现软启动,解决堵转等问题;主要应用于发电、冶金、石化、水处理、采矿与水泥、纸浆及造纸、暖通空调、海运、灌溉等行业的节能调速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框图;
图3、4、5分别是本发明在电机空载启动时、调整气隙时和调整气隙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节能调速永磁驱动器,包括调速装置10,调速装置10沿电机轴90和负载轴20的轴向方向布置,电机轴90和负载轴20处于同一条中心轴线上,电机轴90和负载轴20之间有间隙,调速装置10包括铜转子30、永磁转子40和控制器50,铜转子30固定在负载轴20上,永磁转子40通过支架60固定在电机上,铜转子30和永磁转子40之间有空气间隙80,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所述的负载轴20上还设置用于支撑负载轴20的机座70,机座70上开设可供负载轴20穿过的通孔,机座70内设置铜套71,机座70与铜套71固定连接,铜套71与负载轴21之间设置密封圈72和轴承73,轴承73设置在轴套74内,机座70上设置用于支撑的支撑板75,支撑板75起到加强筋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的电机轴90上固设连接法兰91,连接法兰91与永磁转子40固连,所述的永磁转子40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二磁铁41、42,第一磁铁41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法兰91上,第一、二磁铁41、42的上端设置支架60,第一、二磁铁41、42通过螺栓固设在支架60上,支架60固定在电机上。这种结构使电机和负载由原来的机械联接转变为磁联接,实现了电机的无机械连接,能够保证电机的空载启动。
如图1所示,所述的电机轴90和负载轴20上相对布置有左、右轴承24、25,左、右轴承24、25位于左、右轴套26、27内,左、右轴套26、27之间设置控制器50,左、右轴套26、27的两侧分别为第、二磁铁41、42,左、右轴套26、27与支架60之间设置铜转子30,铜转子30由相对布置的第一、二铜盘31、32组成,第一、二铜盘31、32分别固定在控制器50上,控制器50固定在负载轴20上,第一铜盘31与第一磁铁41之间有空气间隙80,第二铜盘32与第二磁铁42之间有空气间隙80。当电机转动时,永磁转子40相对铜转子30旋转,在第一、二磁铁41、42内形成感应电流而在空气间隙80中产生感应磁场,该感应磁场使得负载端铜转子30跟随旋转,实现了扭矩的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传松,未经陈传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超导电机
- 下一篇:高压输液泵的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