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阳极棒消耗报警指示功能的热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63114.7 | 申请日: | 201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4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邹国营;洪银灿;邹茂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G01N2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 |
| 地址: | 31549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阳极 消耗 报警 指示 功能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涉及一种具备阳极棒消耗报警指示功能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对于电热水器而言,阳极棒的消耗程度、消耗快慢一直是影响热水器使用寿命、以及用户使用安全的重要隐患。镁棒是阳极棒的一种,镁棒在热水器中是作为牺牲阳极使用的。因为镁的金属活性比铁高,在镁棒与普通钢板同时暴露的情况下,镁棒首先代替钢板腐蚀掉,从而达到保护内胆的目的。如何有效解决阳极棒消耗带来的问题,成为电热水器发展的直观重要的问题。当镁棒消耗殆尽,热水器的结垢就变得尤为严重,而一旦结垢,对热水器造成的损坏和带来的安全隐患是非常严重的。垢硬如结石,而传递热量的能力却很差,仅及铁质或玻璃的1%都不到,这些垢会不断增多,在热水器的使用中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a使水的吸热量不足,水的温度难以升高,浪费30%左右的电费。按每月烧水需30元计算,约10元被浪费.
b由于探头被水垢包裹,难以检测到水温和水位的信号,易造成误操作。
c辅助加热的电热管加热效率降低。由于电热管被水垢包裹,热量散发不出去,造成内热过高,常烧断电热丝或烧裂电热管套,容易发生危险,不得不经常更换。阳极棒还会使水中的某些腐蚀成份如H+、OH-、Cl-、Mg2+、S2-等在垢下金属面富集并产生化学腐蚀反应。腐蚀的结果 是局部金属被损伤减薄,腐蚀可以达到穿透设备钢板,使设备泄漏、破损甚至失效的程度。从而使设备维修费用增加。腐蚀严重时,会使设备提前报废。
d管道内径变细。由于管道内结的水垢阻挡,使水流不畅。种种上述故障,会使热水器的使用性能大打折扣,给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和麻烦。
e水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牙垢,牙周炎经常是由水垢引起。可致人死命的至今仍无疫苗可预防的军团病菌,就藏匿在水垢中,世界上每年约15万人死于这种病菌,阳极棒对于用户人体的伤害也是十分严重。
而目前,现有的电热水器无法有效、准确的检测到热水器的阳极棒消耗程度并及时的提醒用户,造成电热水器使用寿命的减短,热水器的使用安全性大幅下降。也无法根据不同地区水质的差异情况,来判断热水器阳极棒消耗的不同时间、以及需要更换阳极棒的时间期限。由于水质得不到监测,用水环境好坏无法及时准确判断,造成水质变差后阳极棒消耗程度变化对用户造成的影响,因阳极棒消耗,热水器结垢严重而污染的水质对洗澡、洗菜做饭都带来影响。
因为没有检测热水器水质的方法,现有的电热水器无法根据水质的情况检测电热水器的阳极棒消耗程度。水的导电性能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国标规定自来水在15℃时电阻率应大于1300Ω·cm,一般的纯水在25℃时电阻率可以达到18.3MΩ·cm。
一般的城市自来水中含有Ca2+、Mg2+等电离子,如果水质较差,所含的离子数较多,离子会直接影响阳极棒的消耗时间,各地自来水的矿物质含量差别很大,一般为100-450ppm。因此可以用测试水的导电性能的方式来确定水质以及阳极棒消耗程度、消耗期限的检测。
从目前水质检测的现状来看,对于热水器中水质的检测方法,如何做到实时有效的检测热水器的水质来体现热水器内部的阳极棒消耗程度及消耗期限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水质检测技术,并没有涉及对热水器水的检测,并通过水质检测来监测热水器内部阳极棒的消耗状况并将及时提醒客户,使客户对阳极棒的消耗程度、更换期限做到一目了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阳极棒消耗报警指示功能的热水器。通过对水质的检测,判断水质状况,并分析出不同水质状况下热水器内部阳极棒的消耗时间期限、阳极棒消耗程度等信息并提醒用户,为阳极棒的更换给用户做出提醒,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检测,便于用户掌握热水器的使用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