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2787.0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8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竹则安;吴昌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H01L23/367;H01L23/4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运作速度不断地提高,也因而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电子组件的发热功率亦不断地攀升。为了预防计算机主机的内部的电子组件过热,而导致电子组件失效,必须提供足够的散热效能予计算机内部的电子组件。
一般而言,散热模块主要由风扇、散热鳍片组及热管所组成。散热鳍片组配置在风扇的出风口,并与热管连接,用以发散由热管从热源处所吸收的热。散热鳍片组由多个平行排列的金属片所组成,而相邻的金属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藉以让热散逸到空气中。因此,当风扇处于运作状态下,冷却气流可经由出风口流向散热鳍片组,并通过金属片之间的间隙,以通过对流作用而将热排出机体之外,进而降低电子装置内的温度。
但此时流出电子装置的空气已吸收散热鳍片组的热而使温度较高,因此便会提高电子装置的壳体表面的温度,进而让使用者在接触壳体表面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对电子装置的外壳具有较佳的隔热效能。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散热模块,适用于一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与一热源。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一风扇。散热鳍片组适于连接热源,且散热鳍片组与外壳之间存有一流道。风扇用以产生一气流流向散热鳍片组,而部分气流流经此流道。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散热模块通过在散热鳍片与外壳之间形成流道,而使散热鳍片处的热被此流道中的冷空气流所隔离,便能有效地避免因热被传送至外壳而对使用者造成不舒服的影响。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局部俯视图。
图1B是图1A的散热模块的侧视图。
图2是图1B的散热模块中散热鳍片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散热模块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中散热鳍片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电子装置 12:外壳
14:热源 16:热管
100、100A、100B:散热模块110、110C:散热鳍片组
112、112A、112B:第一基部114:鳍片
114a:第一鳍片 114b:第二鳍片
116:第二基部 118:连接件
120:风扇 130、130C:第一流道
140、140A、140B:盖体 150:壳体
152:出风口 160A、160B:支撑件
162:间隙 170:第二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局部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散热模块的侧视图。图2是图1B的散热模块中散热鳍片组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100适于配置在一电子装置10内,其例如是一笔记型计算机。此电子装置10包括一外壳12与一热源14,其中热源14例如是中央处理器、绘图芯片或是北桥芯片等会发热的电子组件。散热模块100适于通过一热管16连接热源14,用以发散热源14所产生的热。散热模块100包括一散热鳍片组110以及一风扇120,其中散热鳍片组110与外壳12之间存有一第一流道130。风扇120产生一气流流向散热鳍片组110,在图1B中以箭头表示部分气流流经第一流道130的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27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