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工况识别的烧结终点参数自整定专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2557.4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敏;焦国华;曹卫华;陈鑫;张永祥;陈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2 | 分类号: | G05B13/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工况 识别 烧结 终点 参数 专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工况识别的烧结终点参数自整定专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数据采集和模糊化步骤:采集和计算混合料仓料位及其变化率、烧结终点位置的偏差、烧结终点温度、17#~19#风箱温度平均值的变化率以及烧结废气温度上升点位置6个过程变量并进行模糊化处理;
步骤2:模糊诊断步骤:根据模糊化的6个过程变量,基于诊断规则得到当前烧结运行状态处于何种工况;所述的工况为烧结终点、混合料仓料位及其变化率的工况;
步骤3:在线控制步骤:根据模糊诊断步骤获得的工况,基于建立的专家规则,在线调整控制周期、控制步长和烧结机速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实现烧结终点的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况识别的烧结终点参数自整定专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6个过程变量的模糊化过程为:模糊化采用的量化因子均为1,隶属度函数均采用三角-半梯形函数,最大隶属度为1,6个过程变量选取的论域如下:
混合料仓料位={65,70,73,78,81};
混合料仓料位变化率={-1,-0.5,0,0.5,1};
烧结终点位置的偏差={-0.9,-0.3,0,0.3,0.9};
烧结终点温度={350,440,500};
17#~19#风箱温度平均值的变化率={-10,-5,0,5,10};
烧结废弃温度上升点={20,18,17,16,15};
6个过程变量的模糊语言变量如下:
混合料仓料位={负大,负小,零,正小,正大};
混合料仓料位变化率={负大,负小,零,正小,正大};
烧结终点位置的偏差={负大,负小,零,正小,正大};
烧结终点温度={负,零,正};
17#~19#风箱温度平均值的变化率={负大,负小,零,正小,正大};
烧结废弃温度上升点={负大,负小,零,正小,正大};
经模糊化后,6个过程变量变为28个模糊语言变量和对应的隶属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工况识别的烧结终点参数自整定专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包括模糊推理步骤和解模糊步骤;
模糊推理步骤:设28个模糊语言变量的隶属度向量为μ,根据长期的数据和专家经验建立15种综合工况和28个模糊语言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集为R,模糊推理就是建立15种烧结工况的隶属度向量F、μ和R的模糊关系,即F=μoR,采用主因素决定型的模糊算子进行模糊运算;
所述的15种综合工况为:烧结终点的工况:大提前、小提前、正常、小滞后和大滞后;混合料仓料位的工况:过高、高、适中、低和过低;混合料仓料位变化率的工况:正大、正小、适中、负小和负大;
解模糊步骤:通过隶属度最大的原则进行解模糊,得到当前烧结运行状态的典型工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工况识别的烧结终点参数自整定专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专家规则采用了基于规则的表达形式,专家规则表由多条经验规则组成,采用的形式为:IF条件1AND条件2AND条件3THEN结论,每条规则的输入条件由上述三类典型工况即烧结终点、混合料仓料位及其变化率的工况的与关系构成,结论是选择哪一套控制策略,总共建立125条规则,8套控制策略,在线调整各控制参数,,控制策略具体描述如下:
控制策略1:最大限度减慢机速;控制周期=1.0min,控制步长=-0.02m/min,机速上限=3.28m/min,机速下限=2.7m/min;
控制策略2:中等限度减慢机速;控制周期=5.0min,控制步长=-0.02m/min,机速上限=3.28m/min,机速下限=2.7m/min;
控制策略3:最小限度减慢机速;控制周期=10.0min,控制步长=-0.02m/min,机速上限=3.28m/min,机速下限=2.7m/min;
控制策略4:保持当前速度;控制周期=10.0min,控制步长=0m/min,机速上限=3.28m/min,机速下限=2.7m/min;
控制策略5:最小限度加快机速;控制周期=1.0min,控制步长=0.02m/min,机速上限=3.28m/min,机速下限=2.7m/min;
控制策略6:中等限度加快机速;控制周期=5.0min,控制步长=0.02m/min,机速上限=3.28m/min,机速下限=2.7m/min;
控制策略7:最大限度加快机速;控制周期=10.0min,控制步长=0.02m/min,机速上限=3.28m/min,机速下限=2.7m/min;
控制策略8:维持正常速度;根据经验,将正常的理想烧结机速度IdealSv设为2.98m/min,控制周期=1.0min,若当前机速大于IdealSv,控制步长=-0.05m/min,机速上限=3.28m/min,机速下限=2.98m/min;若当前机速小于IdealSv,则控制步长=0.05m/min,机速上限=2.98m/min,机速下限=2.7m/min;若两者相等,则保持机速为2.98m/min;
专家控制规则表如下表所示:
表1专家规则表
表中的1~8分别对应控制策略1~控制策略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255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