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健刮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2044.3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培林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H39/04;A61N2/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3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 刮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仪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保健刮痧器。
背景技术
刮痧仪器即刮痧板有着8000多年的历史,从伏羲时期发明的砭石到现代的牛角刮痧板、玉石刮痧板、砭石刮痧板、古铜币刮痧板等等。上述的这些刮痧板共同的缺点,都是靠人的技术手法达到医疗保健效果的。刮痧板在应用时,对人体皮肤易造成损伤,易感染,医疗时间较长,效果不够理想。此外,有的刮痧板易损坏、易碎,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刮痧板效果不理想、易损坏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健刮痧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用于刮痧的壳体及永磁铁,所述永磁铁安装在壳体上。
其中:所述壳体为盘子形状,永磁铁安装在壳体内凹一侧的中央,在永磁铁的外侧设有盖板;壳体内凹一侧的中央开有凹槽,永磁铁安装在凹槽内,所述盖板的一侧位于凹槽内,另一侧高出凹槽;所述壳体的凹槽内设有固定块,所述永磁铁安装在固定块内,所述盖板的另一侧高出固定块;固定块的轴向截面为“T”形,中间开有容置永磁铁的通孔,该固定块通过其“T”形的止口定位;壳体的边缘为圆滑过渡,盘子形的底面为平面,该底面与边缘之间均为圆滑过渡;所述壳体由形状结构相同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组成,第一、二壳体均为盘子形状,第一、二壳体内凹的一侧相对设置;第一、二壳体内凹的一侧均开有凹槽,所述永磁铁安装在由第一、二壳体上的凹槽形成的空间内;第一、二壳体的边缘均为圆滑过渡,第一、二壳体盘子形的底面均为平面,该底面与边缘之间均为圆滑过渡;所述壳体上开有用于系绳的孔;所述壳体的材料为金属铁或金属钢,永磁铁通过磁力吸附于壳体。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的刮痧器将永磁铁吸附于由金属铁或金属钢材料制成的壳体上,通过永磁铁的屏蔽原理,将永磁铁的磁场聚焦后在壳体外圆边缘形成磁能线束,在壳体圆心产生磁场,使得刮痧器既有按压穴位的作用,又有刮痧按摩的作用,更具有快速改善微循环、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效果,形成了多功能的刮痧仪器。
2.本发明的刮痧器开有用于系绳的孔,便于携带,还可以佩戴在胸前的膻中穴处,达到养心护心的目的。
3.本发明刮痧器用于刮痧的部位(壳体边缘)为圆滑过渡,在刮痧时不会对人的皮肤造成损伤;壳体的底面与边缘之间也为圆滑过渡,拿持时手感好。
4.本发明刮痧器的壳体底面为平面,保证了刮痧器无论正、反放置都不会滚动。
5.本发明的刮痧器功能多、人性化设计,不易损坏、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壳体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开有用于系绳的孔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带有固定块的后视图;
图9为图8的C-C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的D-D剖视图;
其中:1为壳体,2为凹槽,3为永磁铁,4为孔,5为底面,6为固定块,7为第一壳体,8为第二壳体,9为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刮痧器包括用于刮痧的壳体1及永磁铁3,壳体1的材料为金属铁或金属钢,该壳体1为圆形的盘子形状,即一侧内凹,另一侧为底面5。永磁铁3安装在壳体1上,本实施例是在壳体1内凹一侧的中央开有凹槽2,永磁铁3通过磁力吸附于壳体1上的凹槽2内,在永磁铁3的外侧设有盖板9,永磁铁3的高度低于凹槽2的高度,盖板9的一侧位于凹槽2内,另一侧高出凹槽2,即盖板9的另一侧凸出于凹槽2。壳体1的边缘为刮痧部位、为圆滑过渡,以免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盘子形的底面5为平面,保证刮痧器无论是正、反放置都不会滚动而掉落,壳体1的底面5与壳体1的边缘之间均为圆滑过渡,使得刮痧器拿在手中具有良好的手感。
如图7所示,为了使本发明的刮痧器携带方便,在本体1上开有用于系绳的孔4;可将绳或装饰链通过孔4与刮痧器相连接,便于携带;此外,将刮痧器佩戴在胸前的膻中穴处,还可达到养心护心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培林,未经李培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2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类风湿疾病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心电电极安放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