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RsTyrDC制备红景天甙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61965.8 | 申请日: | 2010-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4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师光禄;马兰青;王有年;张继星;于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H15/18 | 分类号: | C07H15/18;C07H1/08;A01H4/00;A01H5/06;C12N15/60;C12N15/82;C12N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rstyrdc 制备 红景天 方法 | ||
1.一种制备红景天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RSTYRDC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目的植物,得到转基因植物;2)从所述转基因植物中提取红景天甙,得到红景天甙;所述RSTYRD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STYRDC蛋白的编码基因通过重组根癌农杆菌介导导入目的植物的外植体;
所述RSTYRDC蛋白的编码基因通过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目的植物的外植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组根癌农杆菌为将所述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宿主农杆菌得到的重组根癌农杆菌;
所述重组植物表达载体为将所述RSTYRDC蛋白的编码基因插入载体pBRin713的多克隆位点间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RSTYRDC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目的植物,得到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重组根癌农杆菌侵染所述目的植物的外植体,再依次进行共培养、抑菌培养、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和生根培养得到所述转基因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重组根癌农杆菌侵染所述目的植物的外植体的侵染时间为9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为叶盘。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向MS培养基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1-萘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得到所述共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所述6-苄氨基嘌呤在所述共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0mg/L,所述1-萘乙酸在所述共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5mg/L,所述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在所述共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5mg/L;
所述抑菌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向MS培养基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1-萘乙酸和头孢霉素,得到所述抑菌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所述6-苄氨基嘌呤在所述抑菌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5mg/L,所述1-萘乙酸在所述抑菌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5mg/L,所述头孢霉素在所述抑菌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500mg/L;
所述分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向MS培养基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1-萘乙酸和赤霉素,得到所述分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所述6-苄氨基嘌呤在所述分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5mg/L,所述1-萘乙酸在所述分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5mg/L,所述赤霉素在所述分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5mg/L;
所述生根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向MS培养基中添加1-萘乙酸和潮霉素,得到所述生根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所述1-萘乙酸在所述生根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mg/L,所述潮霉素在所述生根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0mg/L;
所述诱导培养的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向MS培养基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1-萘乙酸、潮霉素和头孢霉素,得到所述诱导培养的培养基,所述6-苄氨基嘌呤在所述诱导培养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5mg/L,所述1-萘乙酸在所述诱导培养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5mg/L,所述潮霉素在所述诱导培养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5mg/L,所述头孢霉素在所述诱导培养的培养基中的浓度为500mg/L;
所述共培养的时间为3天,所述共培养的温度为25℃,所述共培养为连续光照;
所述抑菌培养的时间为5天,所述抑菌培养的温度为25℃,所述抑菌培养为连续光照;
所述诱导培养的温度为25℃,所述诱导培养为连续光照。
所述分化培养的时间为8周,所述分化培养的温度为25℃,所述分化培养为连续光照;
所述生根培养的时间为6周,所述生根培养的温度为25℃,所述生根培养为连续光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学院,未经北京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196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影像合成技术展示、销售汽车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硬脂酸锌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