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式制冷方法及制冷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60991.9 | 申请日: | 2010-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7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蒙初;李广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蒙初;李广舜 |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F25D2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式 制冷 方法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方法及制冷设备或系统,涉及一种储能式制冷方法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或系统大多采用热泵式降温空调。热泵式空调器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和蒸发器等主要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蒸发器内的液态制冷剂蒸发时吸热而降温,蒸发成气态的制冷剂再由压缩机压至冷凝器,热量被排出后重新凝成液态,经膨胀机构流入蒸发器,完成新一轮降温制冷过程。采用热泵式降温空调,增大制冷量必然要增大系统各个部分,使得空调系统造价几乎和制冷量成正比增加,电耗也随之正比增加。热泵式降温空调所用制冷介质中:碳-氟化物是臭氧杀手,溴化锂价格高,液氨为剧毒化合物;热泵式降温空调制造费用高,降温慢,降温幅度小,运行费用高,大量消耗电力,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超低造价、超高效节能、百分之百环保的储能式制冷方法及制冷系统。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液态空气,
一个具有盛装低温液态空气能力、并能保障液态空气保持液体状态的保温容器,
一个与保温容器连通、安装有阀门的液态空气输入管道,
一个冷风出口,
一个将保温容器与冷风出口连通、安装有阀门的出气管道,以便冷空气从保温容器中流向冷风出口,
一个吹风式风机(即送气装置),该风机通过安装有阀门的进气流管道与保温容器的底部相连通,将气态空气送入保温容器内,以促成冷空气从保温容器中流向冷风出口。
该发明的内容中:所述保温容器主要由金属(不锈钢、或合金材料等)内层、包裹在不锈钢内层外的金属(普通钢、不锈钢、或合金材料等)或塑料外层、以及填充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保温材料组成,以达到保温性能。
该发明的内容中:还可以包括一个自控系统与一个恒温系统,用于调节、控制冷空气温度,或当温度达到所需要的程度时、终止冷空气从保温容器向冷风出口的流动;其结构组成和使用方法可以同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内容还可以是: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液态空气,
一个具有盛装低温液态空气能力、并能保障液态空气保持液体状态的保温容器,
一个与保温容器连通、安装有阀门的液态空气输入管道,
一个与保温容器连通、安装有阀门、通大气的空气输入管道,
一个冷风出口,
一个一端与保温容器顶部连通、安装有阀门的出气管道,以便冷空气从保温容器中流出,
一个抽风式风机(即抽气装置),该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气口通过气流管道与冷风出口相连通,用于将气态空气从保温容器内抽出,促成冷空气从保温容器中流向冷风出口。
该发明的内容中:所述保温容器主要由金属(不锈钢、或合金材料等)内层、包裹在不锈钢内层外的金属(普通钢、不锈钢、或合金材料等)或塑料外层、以及填充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保温材料组成,以达到保温性能。
该发明的内容中:还可以包括一个自控系统与一个恒温系统,用于调节、控制冷空气温度,或当温度达到所需要的程度时、终止冷空气从保温容器向冷风出口的流动;其结构组成和使用方法可以同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内容还可以是: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液态空气,
一个具有盛装低温液态空气能力、并能保障液态空气保持液体状态的保温容器,
一个与保温容器连通、安装有阀门的液态空气输入管道,
一个吹风式风机(即送气装置),该风机通过安装有阀门的气流管道与保温容器的底部相连通,用于将气态空气送入保温容器内,以促成冷空气从保温容器中流向冷风出口,
一个冷风出口,
一个一端与保温容器顶部连通、安装有阀门的出气管道,以便冷空气从保温容器中流出,
一个抽风式风机(即抽气装置),该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气口通过气流管道与冷风出口相连通,用于将气态空气从保温容器内抽出,促成冷空气从保温容器中流向冷风出口。
该发明的内容中:所述保温容器主要由金属(不锈钢、或合金材料等)内层、包裹在不锈钢内层外的金属(普通钢、不锈钢、或合金材料等)或塑料外层、以及填充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保温材料组成,以达到保温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蒙初;李广舜,未经李蒙初;李广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09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