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触控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60698.2 | 申请日: | 201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5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触控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绘示现有光学触控结构100的俯视图。现有光学触控结构100包括三个光源组102以及两个影像感测器103。光源组102用以产生均匀光源,此三个光源组102围成触控范围101。此两个影像感测器103各设置于仅邻近一个光源组102的位置,以分别感测触控范围101。在触控进行时,触控范围101中会出现一触控点104,影像感测器103对于触控点104会感测成一暗点。通过此两个影像感测器103分别感测到的角度θ1、θ2及触控范围101的长L及宽H,进而计算出触控点104在触控范围101中的位置(x,y)。
然而,如此的触控结构100所需要的光源组102及影像感测器103的数量过多,会造成过高的成本、过重的结构重量以及过度的能源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光学触控装置,使用较少的导光元件、光源以及影像感测器,并且均匀化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的光线,而因此提升影像感测器的感测准确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光学触控结构,包括导光元件、光源、反射镜、以及影像感测器。导光元件具有出光面,光源设置邻近于导光元件,导光元件引导光源产生的光线从出光面射出。反射镜配置于导光元件的一侧,反射镜的延伸方向实质上与出光面垂直,导光元件与反射镜相交处限定为第一位置,导光元件与反射镜限定出触控范围。影像感测器设置于相对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影像感测器的感测范围至少涵盖触控范围。其中,在导光元件的出光面上的出光点射出往影像感测器前进的第一方向光线,以及射出经过反射镜往影像感测器前进的第二方向光线。当第一方向光线的行进路径小于第二方向光线的行进路径时,第二方向光线的光强度大于第一方向光线的光强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光学触控结构的俯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结构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结构于触控状态中的俯视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结构的俯视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光元件的俯视图;
图3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光层的俯视图;
图3D图3E、图3F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光单元的分光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现有光学触控结构
101:触控范围
102:光源组
103:影像感测器
200、300:光学触控结构
201:触控范围
201a:反射触控范围
202、302:导光元件
202a、302a:出光面
202b、302b:出光点
203、303:影像感测器
204:触控点
204a:反射触控点
205、305、210:光源
206、306:反射镜
207、307:第一位置
208:第二位置
209:第二导光元件
302c:导引层
302d:准直层
302e:分光层
311:分光单元
311a:第一平面
311b:第二平面
D1:第一方向光线
D2:第二方向光线
L1、L2:光线行进路径
L:长
H:宽
θ1、θ2:角度
θd:第一出光角度
θm:第二出光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触控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容,仅为本发明举例说明之用,并非作为限缩本发明保护范围之用。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06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