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0653.5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郑陆特种纺机专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3/02 | 分类号: | D03D3/02;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1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纹 立体 多层 圆筒 异形 编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纹编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
背景技术
平纹编织是一种经纱与纬纱正交交织的编织方法,但是常规的平纹编织物仅有2层或3层,且为平面块状。所见的多层编织物也仅是由2~3层的平纹编织物复合而成。其他编织方法如斜纹虽也能形成多层,但其纱线之间交织为倾斜交叉,纱线受力偏斜易断,强度较差。对于平纹多层圆筒形编织物,现有技术中是用双层的平纹块状织物卷绕或用单纤维缠绕而成。但这种产品的缺点是:受力不均匀、有接缝、结构不紧密、生产效率低。尤其是无法更好地适应高压管道及承受高温高压的圆筒或圆筒异形复合材料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整个圆筒织物受力均匀、没有接缝、结构紧密,可有效地提高圆筒或圆筒异形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压力,更好地适用于高压管道及承受高温高压的圆筒或圆筒异形复合材料产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所述的编织物为由3层以上经纱和2层以上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立体连续的圆筒状编织物,每层经纱穿绕2层以上其它层经纱,每层经纱与其它层经纱逐层依次穿绕并围成连续的圆筒,每层纬纱正交嵌扣在各层经纱中并围成连续的圆筒。
进一步地,所述的编织物的总层数为5~31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编织物的总层数为7层,所述的编织物为由4层经纱和3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立体连续的圆筒状编织物。
进一步地,所述的经纱和纬纱承受的压力相同。
所述的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由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编织机进行编织,编织速度较快,编织效率较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立体多层编织物的每层之间每根纱线纤维之间都紧密交织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为连续的圆筒状编织物,生产过程中调节每根经纱与纬纱的张力,保证每根纱线都能承受相同的压力,因此本发明受力均匀、且为连续的圆筒没有接缝、结构紧密,用于制作高压管道及承受高温高压的圆筒或圆筒异形复合材料时,有效地提高了圆筒或圆筒异形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压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3是编织本发明的编织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层经纱,2.第二层经纱,3.第三层经纱,4.第四层经纱,5.第一层纬纱,6.第二层纬纱,7.第三层纬纱,8.纱架,9.开口装置,10.悬浮式导纱装置,11.收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编织物的总层数为7层,编织物为由第一层经纱1、第二层经纱2、第三层经纱3、第四层经纱4和第一层纬纱5、第二层纬纱6、第三层纬纱7相互交织形成的立体连续的圆筒状编织物,第一层经纱1或第二层经纱2或第三层经纱3或第四层经纱4均穿绕其它层经纱,每层经纱与其它层经纱逐层依次穿绕并围成连续的圆筒,第一层纬纱5或第二层纬纱6或第三层纬纱7正交嵌扣在各层经纱中并围成连续的圆筒。
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由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编织机进行编织,编织速度较快,编织效率较高。
如图3所示的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编织机,编织机具有纱架8、开口装置9、悬浮式导纱装置10、带筒状收编管的收编装置11,纱架8两边均设置有用于放置全部层经纱的纱筒,开口装置9用于穿入经纱,开口装置9左右对称设置,悬浮式导纱装置11用于穿入纬纱,悬浮式导纱装置11悬浮设置在每两层经纱的间隔中,悬浮式导纱装置11左右不对称设置,悬浮式导纱装置11位于开口装置9内侧。
使用上述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编织机进行编织的编织工艺,其工艺过程为:纱架8两边纱筒上均放置有第一层经纱1、第二层经纱2、第三层经纱3、第四层经纱4,第一层经纱1、第二层经纱2、第三层经纱3、第四层经纱4进入开口装置9相应开口,第一层纬纱5、第二层纬纱6、第三层纬纱7进入相应悬浮式导纱装置10,每层经纱进入开口装置9相应开口后与进入相应悬浮式导纱装置10的每层纬纱交织进入收编装置11的筒状收编管,由收编装置11收编完成平纹立体多层圆筒形或圆筒异形编织物的编织过程。
生产过程中经纱和纬纱的张力可以调节,从而保证每根纱线都能承受相同的压力,提高圆筒形或圆筒异形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郑陆特种纺机专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郑陆特种纺机专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06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