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式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60639.5 | 申请日: | 201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5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孟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缩减边框宽度的触控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式显示装置的使用,不但可节省传统键盘及鼠标所需占用的空间,更提供了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因此已成为电子产品或机器设备中主流的沟通接口之一。目前,将触控感应元件集成于像素结构中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技术,可提供比传统触控面板更佳的对比度及亮度,近年来也广受重视。
图1显示已知触控式显示面板中的一像素结构100,其包含红(R)、绿(G)、蓝(B)三个子像素110、120、及130。一般来说,每一子像素110、120、及130均包含一晶体管及一像素电极,且由一条栅极线140及分别由三条数据线150、152、及154来驱动。为了达成触控功能,在每一像素结构中设置有二个感测元件160及162,分别用以感测触碰点的X方向坐标及Y方向坐标。感测元件160及162的结构一般为介于显示面板的上层彩色滤光片基板及下层TFT阵列基板之间的突起物,用以在受到压力时导通上下两基板。因此,当有物体接触显示面板时,接触位置所对应的像素结构100的感测元件160及162将产生对应的电位信号,而此信号可进一步通过感测线170及172传送至显示面板中的其它电路进行处理。
图2显示已知触控式显示装置200的方块示意图。显示装置200包含一显示面板210、Y方向感测电路220及222、X方向感测电路230、栅极线驱动电路240及242、数据线驱动电路250、及控制芯片260。显示面板210包含多个阵列排列的如图1所示的像素结构,其中栅极线驱动电路240、242及数据线驱动电路250用以对显示面板210中各个像素结构中的显示数据进行更新。每一像素结构中的水平方向感测元件(如图1所示的感测元件160)分别通过2n条感测线X(1)、X(2)...、X(2n)而连接至X方向感测电路230,而每一像素结构中的垂直方向感测元件(如图1所示的感测元件162)则分别连接至2m条感测线Y(1)、Y(2)...、Y(2m),其中感测线Y(1)、Y(3)...、Y(2m-1)(共2m-1条)连接至Y方向感测电路220,而感测线Y(2)、Y(4)...、Y(2m)(约2m-1条)则连接至Y方向感测电路222。控制芯片260接收并处理来自X方向感测电路230的2n条信号线、来自Y方向感测电路220的2m-1信号线、以及来自Y方向感测电路222的2m-1条信号线上的感测信号,以获得在显示面板210上的一触碰位置数据。
参考图2,为了避免造成触控式显示装置200的某一侧边的边宽过大,感测线Y(1)、Y(2)...、Y(2m)分别连接至显示面板210的左右两侧。然而,Y方向感测电路220或222仍需输出2m-1条信号线至控制芯片260,如此大数量的信号线仍会产生侧边边宽(D)过大的问题,同时控制芯片260也需要大量的接脚(pin)来接收感测信号。随着显示面板210分辨率的提高,上述问题也将更加严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缩减触控式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并可降低控制芯片所需接脚数量的感测电路架构。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其通过加入一电压选择器而取代了大量的信号线绕线(routing)。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通过相对而言相当少量的控制信号线,可分别将触控式显示装置中的X方向感测线及Y方向感测线由电压选择器的单一输出端输出至控制芯片,因此可大幅地减少装置的边框宽度,同时也可降低控制芯片所需的接脚数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其包含一显示面板、多个水平方向感测线、一水平方向电压选择器、以及一控制芯片。显示面板包含以矩阵排列的多个感测元件,其中多个水平方向感测线分别连接至多个感测元件。水平方向电压选择器用以接收来自多个水平方向感测线的多个水平感测信号,而控制芯片用以输出多个水平方向控制信号至水平方向电压选择器。水平方向电压选择器根据多个水平方向控制信号而将多个水平感测信号的其中之一输出至控制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0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