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装置及其人机介面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0086.3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5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传;林林;林志强;林永常;李广为;赖志章;陈世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5231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及其 人机 介面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使用者可自行定义触控物件移动状态的触控装置及其人机介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为一习知触控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触碰面板102可藉由触碰面板控制器106输出单点或多点的触碰座标至一处理器系统104,且将座标信号透过例如USB等的传输介面108传送到处理器系统104,然后在处理器系统104上藉由触碰座标判断目前触碰操作下的手势。然而,目前对应一软件的快捷键或指令的手势,系由触控装置制造商定义而不一定是使用者真正喜欢的手势。
习知设计中例如美国专利NO.7,479,949号定义了按键翻页、卷动与二维的动作等触控操作,但这些操作基本上都是由手机制造商定义,使用者无法随意设定。另外,美国专利公开案NO.2007/0229466号提到敲击动作(tap)的手势如何产生,但无法由使用者自行设定。再者,美国专利公开案NO.2007/021009号提及敲击动作(tap)、拖曳动作(drag)、双敲击动作(double tap)等的手势如何产生,但同样无法由使用者自行设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者可自行定义触控物件移动状态的触控装置及其人机介面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依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触碰面板、一触碰面板控制器、一处理器系统及一人机介面学习模块。触碰面板供一触碰物件产生一触碰动作,触碰面板控制器依据触碰动作产生座标信号,并输出一座标信号变化值。处理器系统依据座标变化值判别触碰物件的位置变化,且人机介面学习模块将触碰物件的位置变化状态对应至一软件的快捷键或指令并记忆对应关系。
依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触碰面板、一触碰面板控制器、一处理器系统及一人机介面学习模块。触碰面板供一触碰物件产生一触碰动作,触碰面板控制器依据触碰动作产生多个座标信号,处理器系统接收这些座标信号并依据这些座标信号的变化判别触碰物件的位置变化。人机介面学习模块将该触碰物件的位置变化状态对应至一软件的快捷键或指令并记忆对应关系。
依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触控装置的人机介面处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开启一人机介面学习程序;选取欲定义的快捷键或指令;利用一触碰物件于触控装置上产生一触碰动作;读取触碰物件相对应的座标变化以判别触碰物件的移动状态;及将触碰物件的移动状态对应至选取的快捷键或指令。
藉由上述各个实施例之设计,因人机介面学习模块可将一触碰物件的位置变化状态对应至一软件的快捷键或指令并记忆对应关系,如此使用者即可自行定义手势或触控笔动作,达到人性化的人机介面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习知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具有人机介面学习模块的触控装置;
图3至图7为显示本发明的人机介面学习模块的操作实例示意图;
图8为一流程图,说明依本发明一实施例之搭配人机介面学习模块的人机介面处理方法;
图9为一流程图,说明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搭配人机介面学习模块的人机介面处理方法。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触控装置
12 触碰面板
14 处理器系统
16 触碰面板控制器
18 传输介面
22 人机介面学习模块
24 手指
26 触控笔
100 触控装置
102 触碰面板
104 处理器系统
106 触碰面板控制器
OS 座标信号
S10-S22、S30-S42 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0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CAM表项的压缩方法
- 下一篇:指纹识别式储存卡收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