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富营养化水体蓝藻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59860.9 | 申请日: | 201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平;汪亚奇;杨显财;许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富营养化 水体 蓝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处理装置,特指用于处理水体富营养化中蓝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处理大多采用化学药剂法、气浮法或直接过滤除藻等常规处理工艺,需较大的占地面积,除藻效率不高,出水水质不稳定,尤其是采用化学药剂法除藻时对藻类以外的其它生物会发生毒害作用,易产生二次污染。
由于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细胞结构的特殊性,即细胞内具有气囊这一特性满足超声抑藻除藻的一项机理,所以采用超声波方法处理藻类,利用藻细胞内的气囊作为空化泡的空化核借以处理藻类,但超声波方法主要侧重去除藻类中的蓝藻和部分绿藻,对其它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一般,仍需要使用其它处理工艺才可使出水水质达标排放。专利号为200710009856.5,公开号为CN101182054,名称为“一种通过超声波除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超声波破坏藻类生长对数期时的关键生长组分而去除藻类,即向藻类释放频率为100KHz~1MHz,功率为0~200W的超声波,每次5~10分钟,每5天超声一次,该方法虽然对治理藻类水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却无法克服超声波除藻效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经济成本高、藻类水体长期水质达标率较低的缺陷。
在利用水力空化射流工艺去除藻类时,采用脉冲射流发生器,但由于脉冲射流发生器的射流喷头的结构特点,使整个装置存在结构复杂,经济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应用超声波与水力空化射流工艺相组合的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装置,实现除藻一体化,处理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反应区和集水区两部分连接组成,反应区包括进水泵、进水阀和反应池,进水泵通过进水阀连通反应池一侧上部;集水区包括集水池,集水池下部设有出水阀,在所述反应池内壁上固定设置超声波除藻仪,在反应池的侧上部且与水面相对应高度处连接有集藻管,反应池另一侧外部设有增压泵,增压泵输入端通过管道连通反应池,输出端通过管道和流量计连通水力空化射流装置;所述水力空化射流装置由射流进口、法兰、加压管、喉管、渐缩管和射流出口组成,一端由法兰固定连接反应池,该端的端口为射流进口,该射流进口与反应池连通,另一端连通回流管的始端,该另一端的端口为射流出口;回流管的终端连通反应池的顶部,回流管的中间安装有回流阀;在所述射流进口和射流出口间连通两个对称布置且朝向中间渐缩的渐缩管,中间部分形成喉管,喉管连通加压管的一端,加压管的另一端连通增压泵的输出端,在反应池上设有溢流堰,溢流堰通过阀门连通集水区的集水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超声除藻、水力空化射流工艺结合在一起,并在一个装置内完成,运用特殊频率的超声波所产生的震荡波作用于水藻外壁并使之破裂、死亡,以达到消灭水藻平衡水环境的目的。超声波引起的冲击波、射流、辐射压等可以破坏藻类气胞,在适当的频率下,气胞成为空化泡而破裂导致藻类死亡。处理单元小而紧凑,采用直流电,运行费用低,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可自动控制,给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可操作性。
2、整个工艺流程不需要投加任何絮凝剂,无需化学混凝所需复杂的加药设备和其它设备,可避免因化学药剂引起的二次污染,降低处理成本,简化操作要求。
3、适应能力强,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富营养化水系。
4、该装置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占地面积小,克服了装置复杂、电耗大、噪音高、设备笨重等缺点。
5、结合传统射流原理和利用文丘里管构造机理,对改善底质、调节水温层以及微生物提供氧气起到良好的作用,达到去除藻类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力空化射流装置12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进水泵;2.进水阀;3.反应池;4.超声波除藻仪;5.支架;6.溢流堰;7.集藻管;8.回流管;9.回流阀;10.流量计;11.增压泵;12.水力空化射流装置;13.集水区包括阀门;14.集水池;15.出水阀;16.射流进口;17.法兰;18.加压管;19.喉管;20.渐缩管;21.射流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发明由反应区和集水区两部分连接组成,反应区包括进水泵1、进水阀2、反应池3、超声波除藻仪4、支架5、溢流堰6、集藻管7、回流管8、回流阀9、流量计10、增压泵11和水力空化射流装置12。集水区包括阀门13、集水池14和出水阀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8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种鱼类抗菌肽基因的串联表达产物及其表达方法
- 下一篇:HVPE喷头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