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导航遥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9810.0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4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龙涛;严松;何小辉;余中燕;刘江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导航 遥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遥控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4CE协议的激光导航遥控器,属于遥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电视、电脑的越来越普及,与之配套的遥控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现有的只有按键功能的遥控器已经不能很方便地满足用户对电子产品的操控需求。例如,大量终端设备(电视机、电脑)屏幕上具有显示菜单,传统遥控器一般只能用方向键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或加亮,光标不能在屏幕上直接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更不能在屏幕上任意移动,从而造成用户使用该遥控器操控终端设备时操作步骤繁琐、费时,不能满足用户简便、快捷操纵终端设备的需求。
另外,近30年来,消费电子行业一直将IR(红外线技术)用于联网。但传统的红外遥控器的有效距离在1至5米左右,且有效角度较小,只有在正面很窄范围才能作用。此外,红外遥控技术最明显的局限就是需要在视线之内进行连接,几乎不能有遮挡,这使得连接变得非常脆弱。随着人们对功能更强大、连接性要求更强的消费电子设备(如等离子和LCD屏幕)的需求持续增长,红外线遥控技术由于上述的缺点以及无法实现双向通信等一系列技术局限,从而无法继续有效控制这些大型设备,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4CE协议的激光导航遥控器,将激光导航传感器集成在遥控器中,通过RF4CE协议实现和遥控终端的通信。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激光导航遥控器,包括用户操作模块1、中央处理器2、RF收发模块3,所述用户操作模块1包括激光导航传感器4和按键操作端5,用户操作模块1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2输入端相连,将激光导航传感器4和按键操作端5的操纵信号输送给中央处理器2,中央处理器2输出端与RF收发模块3接收端相连,RF收发模块3发送端与中央处理器2输入端相连,所述RF收发模块3采用RF4CE协议与用户终端6进行双向通信。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一种激光导航遥控器,其中激光导航传感器4芯片型号是塞朴拉斯CYONSFN20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导航遥控器,通过在遥控器上集成激光导航传感器,可以实现鼠标功能,只需手指在激光导航传感器上轻轻滑动,就可灵活操控终端设备屏幕上的光标;本发明功耗超低,采用RF4CE通信协议,克服了现有红外遥控技术的一系列技术缺陷,传输距离大大增加、具备穿越障碍物能力、具备双向通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激光导航遥控器,包括用户操作模块1、中央处理器2、RF收发模块3,所述用户操作模块1包括激光导航传感器4(芯片是塞朴拉斯公司生产的CYONSFN2051)和按键操作端5,用户操作模块1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2输入端相连,将激光导航传感器4和按键操作端5的操纵信号输送给中央处理器2,中央处理器2输出端与RF收发模块3接收端相连,RF收发模块3发送端与中央处理器2输入端相连,所述RF收发模块3采用RF4CE协议与用户终端6进行双向通信。所述激光导航传感器4集成有检测器和激光器,内置一激光眼安全管理装置,能控制激光功率在安全范围之内,不对用户的眼睛造成伤害。如果用户手指在激光导航传感器上滑动,激光导航传感器通过2维梳状检测器配置形成互联的光敏元件阵列,检测器的输出经过放大并按照独特的排列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生成四个能全面描述传感器运动的输出信号。这四个输出经数字化后发送到小型数字信号处理器,以生成X和Y轴运动数据,并传送给中央处理器2。所述中央处理器2接收激光导航传感器4发送过来的X、Y轴的坐标信号和接收按键操作端5的按键操作指令,转换为坐标信号和控制信号输出到RF收发模块3的接收端。所述RF收发模块3,内设有一RF4CE射频IC,将中央处理器2输出的坐标信号和控制信号转换为RF信号形式并发送到用户终端6,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RF收发模块3还可接收终端设备的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后发送到中央处理器2,以便于用户对控制界面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