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护膜及应用该保护膜的键盘机体与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9582.7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5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肇杰;张信忠;吴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H01H13/70;B08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膜 应用 键盘 机体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膜及应用该保护膜的键盘机体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提供防护功能的保护膜及应用该保护膜的键盘机体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装置大量地应用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是笔记型计算机。一般来说,键盘或是鼠标连接至笔记型计算机,以提供便利地操作及输入的功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键盘通常未具备任何防尘或防水的功能,因此,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键盘往往容易脏污且入尘。此外,当例如是饮料等水分经由按键之间的细缝流入键盘中时,键盘的内部线路或电路板可能因水分而损坏。再者,按键的作动也可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保护键盘的机制,以避免入尘或是水分的影响,乃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保护膜及应用该保护膜的键盘机体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可提供保护、防尘及防水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保护膜,用以配置于一按键组上。按键组包括一第一卡接部。保护膜包括一覆盖部及一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覆盖部的至少一侧边,且具有一第二卡接部。覆盖部及固定部位于按键组的上侧。覆盖部覆盖按键组,且第二卡接部卡合于第一卡接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键盘机体,包括一按键组及一保护膜。按键组包括一壳件及多个按键。壳件具有一第一卡接部。此些按键配置于壳件。保护膜包括一覆盖部及一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覆盖部的至少一侧边,且具有一第二卡接部。覆盖部覆盖此些按键,第二卡接部卡合于第一卡接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键盘机体及一屏幕机体。键盘机体包括一按键组及一保护膜。按键组包括一壳件及多个按键。壳件具有一第一卡接部。按键配置于壳件。保护膜包括一覆盖部及一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覆盖部的至少一侧边,且具有一第二卡接部。覆盖部覆盖此些按键。第二卡接部卡合于第一卡接部。屏幕机体耦接于键盘机体。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上述所说明的保护膜及应用该保护膜的键盘机体与可携式电子装置,其覆盖部覆盖于按键上,且壳件的第一卡接部及固定部的第二卡接部相互卡合,壳件的第一卡接部及固定部的第二卡接部可为多个设置于按键组相对两侧或环绕按键组的周围。如此一来,保护膜可稳固地固定,且有效地避免灰尘及水分进入键盘机体内,而减少键盘机体的损坏机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为沿着图1中的剖面线2A-2A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图2B为图2A中的保护膜自按键组取下时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可携式电子装置
100:键盘机体
111:壳件
111a:第一卡接部
111a1:第一凹口
111a2:第一凸柱
113:按键
120:保护膜
121:覆盖部
122:固定部
122a:第二卡接部
122a1:第二凹口
122a2:第二凸柱
200:屏幕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图2A及图2B,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A为沿着图1中的剖面线2A-2A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剖面图,且图2B为图2A中的保护膜自按键组取下时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括键盘机体100及屏幕机体200。屏幕机体200例如是以枢接的方式耦接于键盘机体100。
如图2A及图2B所示,键盘机体100包括按键组(说明于下文中)及保护膜120。按键组包括壳件111及多个按键113。按键113配置于壳件111。壳件111具有第一卡接部111a(标注于图2B)。保护膜120包括覆盖部121及固定部122。固定部122连接于覆盖部121的至少一侧边,且具有第二卡接部122a(标注于图2B)。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22以连接于覆盖部121的所有侧边作为例子说明。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固定部122为环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5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动力产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