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9519.3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2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米田广;高藤亮一;井本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熊志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前的空气调节器,有着具备由前侧热交换器及后侧热交换器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0366号公报(图1、图3))。专利文献1记载的前侧热交换器具有由三个直线部及两个曲线部构成并向风扇方向弯曲的结构。
利用图7对通过这种具有曲线部的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基本特性进行说明。图7表示将内部的空气阻力相同的阻力体37置于相同的空气流中时的空气的流动。阻力体如图7所示,具有两个直线部和两端连接于该两个直线部的曲线部。图7的粗箭头表示空气的流线,细箭头组39表示阻力体下游的空气流的流速分布。
从左侧流过来的空气通过阻力体37向右流。一般,空气具有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选最短路径流动的性质。因此,在朝向右上的形状的阻力体37的上部,在阻力体37的上游向右的空气流在阻力体37内变成向右下的流动,该空气流通过阻力体37后,由于还是朝向下游,因此变成原来的向右的流动。同样地,在朝向右下形状的阻力体37的下部,在阻力体37的上游向右的空气流在阻力体37内变成向右上的流动,该空气流通过阻力体37后,由于还是朝向下游,因此变成原来的向右的流动。
如此,在阻力体37的上部和下部,由于流动的方向改变,在阻力体37的中央部38成集中流动的缩流,流动被加速。即,通过阻力体37的风速的分布变成不均匀。相同的现象在热交换器发生时,有可能由于风速分布的不均匀使交换热量降低,或者不均匀的风速分布作用于下游侧的风扇使噪音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风速分布,兼具有提高节能性和实现静音化两者的空气调节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具备:具有空气吸入口及空气吹出口的框体;设在上述框体内的送风风扇;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其具有散热片及贯通上述散热片的传热管,配置成包围上述送风风扇的大致倒V字形;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前面侧室内热交换器及后面侧室内热交换器,上述前面侧室内热交换器具有两个直线部及两端连接于上述两个直线部的曲线部,上述曲线部的上述传热管的配置间隔比上述直线部的上述传热管的配置间隔小。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改善风速分布,兼具有提高节能性和实现静音化两者的空气调节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前面侧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配置的图。
图2是表示冷冻循环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交叉散热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室内机的剖面的图。
图5是表示前面侧室内热交换器的形状的图。
图6是表示前面侧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配置的图。
图7是表示通过具有弯曲部的阻力体的空气流的图。
图中:
1-室外机,2-压缩机,3-四通阀,4-室外热交换器,5-螺旋桨式鼓风机,6-节流装置,7-室内机,8-室内热交换器,9-直流风扇,10-连接配管,11-散热片,12-传热管,13-接头零件,14-室内机后面侧框体,15-室内机前面侧框体,16-室内机前面板,17-风向控制板,18-室内机上部前侧框体,19-粗过滤器框,20-前面侧室内热交换器,21-背面侧室内热交换器,22-前面空气吸入口,23-上面空气吸入口,24-空气吹出口,25、26、27-前缘侧直线部,28、29-前缘侧曲线部,30、31、32-后缘侧直线部,33、34-后缘侧曲线部,35、36-热交换器曲线部,37-阻力体,38-阻力体的中央部,39-细箭头组,40-U字部分的弯曲半径小的传热管,50、51、52-热交换器直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利用图1~图5、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对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冷冻循环的结构图。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通过以连接配管10连接室外机1和室内机7而实现功能。室外机1具备: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热交换器4、节流装置6及螺旋桨式鼓风机5。室内机7具备:室内热交换器8和送风风扇。而且,作为送风风扇可以使用直流风扇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黄止痢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载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