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层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9334.2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武宏亮;王克文;乔文孝;鞠晓东;陶果;冯庆付;刘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2 | 分类号: | E21B49/02;E21B47/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酸盐岩、火山岩、碎屑岩等非均质复杂储层,利用一种具有深度探测梯次和方位定向能力的测井技术系列进行有效储层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内多数油田主体部位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勘探对象陆续由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与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石油勘探的重点也已进入岩性、前陆、深层和老区四大领域,勘探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以碳酸盐岩、火山岩等为代表的非均质复杂缝洞储层是目前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同时也是储层测井评价的难点。大量研究证明,控制储层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孔隙的储集空间类型、大小、连通性等。但是碳酸盐岩等缝洞储层岩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极强、基质孔隙度普遍较低,裂缝孔洞型及未全充填的洞穴型缝洞储层产量较高,而纯裂缝型储层及孔洞型储层一般为干层或产量偏低,因此如何利用测井资料准确进行有效储层识别进而为油田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已经成为碳酸盐岩储层解释评价的基础和关键。
有效储层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达到商业产能的储层。不同的油田和不同类型的储层对于储层有效性的定义也不一样,例如在西南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深度在3000-4000米、产量达到产气1万方/日、产油5方/日以上为有效储层。深度大于4000米后,产气量大于2万方/日才为有效储层。而对深度大于4000米的大庆深层火山岩气藏,产气量在8万方/日以上才算有效储层。由于国内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和低孔低渗现象严重,测井评价和试油结果的符合率一直较低,准确判断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已经成为制约油气勘探成败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同时对于降低试油成本、准确计算可采储量都至关重要。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以往对有效储层的识别方法大都基于以下技术思路:首先利用成像资料定性确定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其次依据常规资料计算的有效孔隙度来划分储集空间大小,最后基于斯通利波能量衰减等判断储层的渗透性。尽管这种方法在油田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却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多解性。国内某油田研发的远探测声波测井仪虽然有效地提升了探测深度,但其仪器结构和测量原理仍以传统滑行波理论为基础,用软件后期处理方法分离反射波信号,而不是直接探测反射波。这就导致:1)叠加在后续波中的反射波信号太弱,信噪比低,提取难度大,因而多解性问题十分突出;2)测量结果不具方向识别能力。这两点使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受到很大制约。在实际试油过程中经常发现,井壁缝洞发育并不代表井旁缝洞发育;相反,井壁缝洞不发育也不代表井旁缝洞一定不发育。这就给有效储层的准确识别带来了极大困难。此外,现有测井仪器的有效探测深度一般多分布在0-1.5米范围内,难以了解井外更远处储层横向变化或井壁裂缝延伸及发育情况,测井解释结果经常与试油结果出现矛盾,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以直接测量反射波能量衰减为基础的深探测测井仪器及其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方法。近年来,随着我们对微CT、电成像处理、偶极声波反射波信息提取和小角度近垂直方位反射声波测井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已经具备了对贴井壁、近井壁、中远离井壁和超远离井壁四种状态下的储层缝洞信息提取和分析的能力,从而开创了解决有效储层识别性问题的全新技术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利用具有深度探测梯次和方位定向能力的有效储层识别方法,极大提高缝洞储层有效储层识别的符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步骤1:依据不同测井仪器的探测深度特性,首先从井轴出发沿径向划分出4个不同半径又彼此相连的同心圆(环)探测区带,分别是:0-0.1米的贴井壁区带、0.1-1米的近井壁区带、1-10米中远离井壁区带和>10米超远离井壁区带。
步骤2:利用微CT孔隙分析、电成像谱解析技术,计算出反映储层孔隙连通性的CT谱和电成像孔隙度谱,提取0-0.1米贴井壁区带地层缝洞发育信息。
步骤3:基于偶极声波测井资料,提取相关反射波信息,得到0.1-1米近井壁区带地层缝洞发育情况。
步骤4:基于小角度近垂直方位反射声波测井资料,提取垂直反射方位声波测井信息,得到1-10米内井周全方位中远离井壁区带地层缝洞发育情况。
步骤5:基于井旁地震道数据,提取井间裂缝、溶洞发育信息,发现>10米超远离井壁区带地层中的缝洞发育带。
步骤6:在上述4个探测深度区带缝洞信息提取的基础上,给出该储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是否具备工业产能的最终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接管可拆卸式水压密封装置
- 下一篇:纸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