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短信、GPRS、卫星的气象信息预警与发布系统及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9325.3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8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松;周杰;王红林;李致金;孙彩云;高超;邢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11/00 | 分类号: | H04M11/00;H04M11/04;H04W4/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短信 gprs 卫星 气象 信息 预警 发布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短信、GPRS、卫星的气象信息预警与发布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气象预警管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造成危害也越来越大。公众对气象预警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通过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数字信号广播)卫星、手机短信平台、GPRS、无线LED显示平台以及卫星广播,及时迅速地发布应急预警信息。
手机用户的普及,使短消息收发软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政府机关、学校到广大的传媒机构,直至诸多的企事业单位,颇受使用者欢迎。使用这类软件,与人们传统的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相比,有独到的优点:它能将信息及时送达对方,不会像查收信件或E-Mail那样存在时间上的延误,也不存在类似于打电话占线或无人接听之类的烦恼。
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把信息深入到广播和电视不能到达的地区;针对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供预警信息实时播报及对当地气象信息实时监测的功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减小各种气象灾害对人民财产安全的破坏,为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一些偏远地区因信息闭塞,单一信道的移动网络,电视广播网络被毁坏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借助大屏幕、大喇叭,保证预警信息能及时有效发送到灾害地区,提供了一种基于短信、GPRS、卫星的气象信息预警与发布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短信、GPRS、卫星的气象信息预警与发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DAB卫星接收仪、GPRS仪、短信猫、主控机、数据库、大喇叭和LED大屏幕;GPRS仪、DAB卫星接收仪连接到主控机USB口上,短信猫和主控机通过RS232串口相连,主控机和数据库之间通过网口RJ45相连,大喇叭和LED大屏幕分别和DAB卫星接收仪、GPRS仪、短信猫同时连接。
所述的主控机包括显示设备、控制主机、主控管理模块,显示设备与控制主机连接,控制主机内置有主控管理模块。
所述的主控管理模块包括USB通信服务模块、DAB卫星信息收集模块、GPRS信息接收发送模块、短信发送接收模块和系统设置模块。
所述的系统分为二种工作模式即预警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模式。
一种基于短信、GPRS、卫星的气象信息预警与发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先进行预警平台初始化,将智能预警终端信息录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进行大屏幕、大喇叭和智能预警终端的安装以及初始化;
2)设置好系统的工作模式:即预警工作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
3)在预警工作模式下,预警平台远程控制预警终端,预警信息通过DAB卫星、GPRS、短信三种通信方式向智能预警终端发送预警信息,智能预警终端接收信息后,向预警平台发出确认信息,确认后,预警终端自动将预警信息在大屏幕上显示,同时大喇叭将自动广播预警内容;
4)正常工作模式中智能预警终端可发布一些当地的通知、公告等,也可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同样通过预警平台也可发布类似消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基于短信、GPRS、DAB卫星三种通讯方式的智能预警接收终端,能避免单一接收方式的信道不通问题。
2.智能预警接收终端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和预警平台进行数据通讯,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方便预警平台第一手的资料采集工作。
3.灵活的选配方式,考虑到偏远地区的经济能力,系统提供三种预警发送方式:一是大屏幕、大喇叭混合方式;二是大屏幕单一方式;三是大喇叭单一方式。降低总体造价,方便人们选用。
4.预警平台管理联网的智能预警终端,在发送预警信息时,可以自动选择最佳发送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DAB系统发射图。
图2为串行口通信电路设计图。
图3为DAB信道编码流程图。
图4为群发短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DAB发射系统
DAB发射系统包括信源编码、ETI编码、信道编码、OFDM调制和上变频部分,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