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控温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57788.6 | 申请日: | 201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6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丽;张嘉琪;郑嗣华;武晨;池强龙;张旭宏;叶建山;张伟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燃料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能源日益短缺,以及环境恶化的矛盾也日趋明显,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但是现有水处理技术大多需要高额的运行管理费用,消耗大量电能。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不仅能有效处理废水而且还能产电,很好地解决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经成为环境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以微生物为阳极催化剂,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不仅可以直接将水中或者污泥中的有机质降解,同时可以将有机物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转化成电流,从而获得电能。将其应用在污水处理领域,把废水的处理和发电集于一体,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它相对于蓄电池而言,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高,不需要进行充放电,可以广泛用于电站、可移动的电源。微生物燃料电池相对于普通的燃料电池,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可以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运行,高效清洁,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但是微生物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相比功率输出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只能限于传感器等低能耗的器械上,主要原因是MFC的产电功率较低,为提高其产电性能,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工艺条件进行深入地研究。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对阳极室内产电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产电微生物的代谢速度,从而提高电子的产生量,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时的产电性能。
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验装置的温度控制都采用水浴锅加热的方法实现。但这种方法不能确保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的各个部位的温度一致,此外,水浴加热只能升高反应温度,而不能迅速降低反应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控温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根据反应温度的需要实现温度的上升和降低。
本发明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控温装置,由水槽、挡板、钛加热管、热电偶、循环水泵、半导体制冷器和电器控制仪表构成;水槽为长方形结构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槽内壁上设有挡板插槽;挡板为长方形板并开有长方形水流孔;钛加热管和热电偶固定在水槽内;循环水泵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槽出水口相连,循环水泵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半导体制冷器进水口相连,半导体制冷器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槽进水口相连;钛加热管、热电偶、循环水泵和半导体制冷器分别通过导线与电器控制仪表连接。
所述水槽和挡板的材料均采用聚乙烯材料。
所述循环水泵为磁力驱动。
所述水槽为长度50厘米-100厘米,宽为30厘米-60厘米,高度为20厘米-40厘米,厚度为8毫米-15毫米;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直径为10毫米-30毫米;挡板插槽宽度为3毫米-6毫米,深度为3毫米-5毫米,间隔为1厘米;挡板长度和宽度与挡板插槽适配,厚度为2毫米-4毫米,水流挡板一侧开有长方形孔,孔的高度为15厘米-35厘米,孔的宽度为1厘米-2厘米。
本发明的工作机理:
在该控温装置的水槽内放入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通过将挡板插入挡板插槽内来固定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将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浸没在水槽水中;开启循环水泵,水槽内的水流通过挡板上的方孔形成“S”型循环回路,使水槽内的水流充分混匀以便其温差减到最小;在电器控制仪表上设定实验温度;热电偶感应水槽内水的温度,当水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钛加热器运行以升高水温,当水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半导体制冷器运行降低水温。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根据反应温度的需要实现温度的上升和降低,为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工艺条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实验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微生物燃料电池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图
图3为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对COD的去除率图
图中:1.水槽 2.循环水泵 3.半导体制冷器 4.电器控制仪表 5.钛加热管6.热电偶 7.挡板 8.导线 9.水槽出水口 10.水槽进水口 11.循环水泵进水口12.循环水泵出水口 13.半导体制冷器组件进水口14.半导体制冷器组件出水口 15.挡板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77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