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及其合成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7412.5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伯林;黄庆;赵庆章;潘菊芳;吴鹏飞;廉志军;金剑;李鑫;白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69/44 | 分类号: | C08G69/44;D06P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聚酰胺 共聚物 及其 合成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聚酰胺共聚物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
其中1<m1<160,优选10<m1<100;1<m2<70,优选10<m2<30;0≤m3<20,优选0≤m3<10,更优选0≤m3<5;0≤m4<20,优选0≤m4<10,更优选0≤m4<5,m3和m4不同时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在25℃、溶剂为1∶1苯酚与四氯乙烷、乌氏粘度计测定的特性粘数为0.80~0.90dL/g,拉伸强度为40~80MPa,断裂伸长率为10~80%,端羧基含量小于18mol/t,二甘醇含量小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聚酰胺共聚物为聚酯和相对粘度为1.5~2.2的尼龙6的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聚酰胺中尼龙6的质量含量为5-30%,优选10-2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聚酰胺的示差扫描量热(DSC)谱图中,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峰均只有一个,其熔点范围为150-250℃。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聚酯-聚酰胺的合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酯交换反应
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和丙二醇、或者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和丁二醇、或者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丙二醇和丁二醇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添加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酯交换反应产物;
2)共聚反应
向步骤1)所得的酯交换反应产物中添加缩聚催化剂,然后升温到230℃,加入相对粘度为1.5-2.2的尼龙6聚合物进行共聚反应,当特性粘数达到0.72-0.90dL/g时,出料,制备出聚酯-聚酰胺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和丙二醇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8~2.5∶0.01~0.1,优选1∶2.2∶0.05;
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和丁二醇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8~2.5∶0.01~0.15,优选1∶2.1∶0.1;
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丙二醇和丁二醇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8~2.5∶0.01~0.1∶0.01~0.1,优选1∶2.1∶0.05∶0.0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其添加量为总反应物质量的0.01-0.05%;所述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为160℃-220℃,反应时间为40-9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尼龙6聚合物的加入量为总反应物质量的5%-30%,采用分1-3次加入的方法加入,优选采用分两次加入的方法加入;所述缩聚催化剂为钛化合物,优选钛酸四丁酯,其添加量为总反应物质量的0.0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共聚反应的温度达到240-250℃时,抽高真空,保持真空度在30-100Pa之间,继续升温到255-260℃,在该温度下反应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74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