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活性炭滤池水生生物的截留灭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57379.6 | 申请日: | 201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廷林;聂小保;张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活性炭 滤池 水生 截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生物处理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活性炭滤池水生生物截留灭活方法,用于灭活净水工艺中出现的水生生物,特别适用于灭活生物活性炭滤池内大量孳生的轮虫、剑水蚤、摇蚊幼虫、仙女虫及线虫等水生生物。
背景技术
供水企业面临着水源水质污染加剧和供水水质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为有效应对上述压力,以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O3-BAC)为核心的深度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O3-BAC工艺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深度净化工艺,是由原联邦德国不来梅给水公司于1989 年首先开发的,它是将臭氧氧化、砂滤、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等结合在一起的水处理工艺。
O3-BAC工艺中的生物活性炭滤池的首要任务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通常置于砂滤池之后,砂滤水经臭氧氧化后,其中一小部分有机物被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臭氧化中间产物,从而使原来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变成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了处理水的可生化性,并且有利于活性炭吸附。
O3-BAC工艺虽然能够显著改善供水水质,但同时引发了新的水生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活性炭滤池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为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水生生物的孳生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O3氧化使生物活性炭滤池长期处于富溶解氧状态而利于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O3-BAC工艺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比常规水处理工艺更适宜的生长条件。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大量孳生繁殖水生生物并产生穿透,将对饮用水水质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投入运行的生物活性炭滤池都不同程度存在水生生物安全风险问题,如在深圳的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发现的水生生物多达40多种,主要包括摇蚊幼虫、线虫、底栖型的轮虫和甲壳类动物等。德国莱茵河沿岸3座水厂生物活性炭滤池内均发现有大量的轮虫、线虫和寡毛虫等水生生物。加拿大Ste.-Rose水厂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中仙女虫的密度甚至高达20个/m3以上。为有效控制生物活性炭滤池内的水生生物污染风险,避免其穿透生物活性炭滤池进入到供水管网,国外水厂一般在污染高发期加强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操作管理,如缩短过滤周期、降低滤速和加强反冲洗等,但控制效果不明显;国内尝试过加氯反冲洗、干池、加氨加盐浸泡等方法,但存在着严重影响生物活性炭滤池正常运行、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液氯、二氧化氯等净水消毒剂虽然对水生生物灭活效果显著,但直接用于灭活生物活性炭滤池水生生物,在杀灭水生生物的同时,也会杀灭生物活性炭滤池内的功能微生物,降低滤料表面生物膜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严重影响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正常生物吸附和降解功能。同时消毒剂也会破坏活性炭的孔隙结构,降低其吸附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根据申请人的资料检索,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既能有效灭活生物活性炭滤池内孳生的水生生物,又不影响生物活性炭滤池正常运行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活性炭滤池水生生物的灭活方法,在保证生物活性炭滤池正常运行的同时,能有效截留灭活生物活性炭滤池内孳生的水生生物,保障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水生生物安全性。其方法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生物活性炭滤池水生生物的截留灭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生物活性炭滤池内增设石英砂垫层和消毒剂混合投加系统,所述的石英砂垫层位于活性炭层下方,用于对水生生物进行截留,由消毒剂混合投加系统接触灭活石英砂垫层截留的水生生物。所述的石英砂垫层厚度为300~400mm,石英砂垫层中的石英砂粒径级配与给水厂石英砂滤料级配相同。
所述的消毒剂混合投加系统主要由穿孔集水支管/或穿孔集水渠、穿孔配水支管/或穿孔配水渠、集水干管/干渠、配水干管/干渠、增压泵、水射器、阀门和流量计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73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液孔校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周转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