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片中的广告呈现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7356.5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6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一;叶建发;郑山川;孙和翊;颜宗信;简裕峰;蔡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片 中的 广告 呈现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影片中的广告呈现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影片播放过程中加入商品广告一直以来是最有效的广告方法,例如在电视节目的段落与段落间插播电视广告。该种在影片中插播广告是一种暴力式强制观众接收广告讯息的方法,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有时可能会造成反效果。因此,另一种广告模式:置入性营销(Placement marketing),愈来愈被广告客户重视。该置入性营销(Placement marketing)被广泛地应用在电视或电视的剧情中,通过让观众融入剧情,重新诠释商品的价值,可提升产品形象。
然而,目前的置入性营销具有以下缺点。第一,商品信息匮乏:观众从电视或电影剧情中无法获取商品信息,例如,某观众对于电视剧中主角所穿着的衣服十分感兴趣,因无法进一步了解该衣服的信息,通常需要等影片结束后去比较赞助商信息,这种无效率的方式往往造成潜在消费者的流失。第二,品牌能见度不高:在现实情况中,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像车子一样具有十分外显的商标,例如手机、高跟鞋甚至是观光地在影片中皆没有明显的商标,如果镜头过度强调这些商品的商标,反而会造成观众的反感情绪。第三,目前的置入性营销难以取得产品通路:消费者在具有购物欲望时不知道要到哪里购买该产品,需要花费十足的搜寻成本才能达成交易,使得成功的营销因缺乏方便的商品取得管道而无法达成交易。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影片中的广告呈现系统,其可克服目前置入性营销广告中的商品信息匮乏、品牌能见度不高、难以取得产品通路等缺陷。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影片中的广告呈现方法,其可克服目前置入性营销广告中的商品信息匮乏、品牌能见度不高、难以取得产品通路等缺陷。
一种影片中的广告呈现系统,运行于电子装置中,该电子装置连接一台显示装置。该系统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将各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转换成广告组件,并将各广告组件存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广告组件数据库,其中,各广告组件包括一种商品的至少一张商品图像及该商品的广告内容;侦测模块,用于当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影片时,根据所述广告组件数据库中存储的商品图像对影片当前播放画面中的物件进行广告侦测,若侦测结果为广告组件数据库中有商品图像与当前播放画面中的物件的图像相似,则判定该商品图像对应的广告组件为该物件对应商品的广告组件;及显示模块,用于在显示装置中呈现该物件对应商品的广告内容。
一种影片中的广告呈现方法,运行于电子装置中,该电子装置连接一台显示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转换成广告组件,该广告组件包括一种商品的至少一张商品图像及该商品的广告内容;将各广告组件存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广告组件数据库;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影片;在显示影片的同时,根据所述广告组件数据库中存储的商品图像对影片当前播放画面中的物件进行广告侦测,若侦测结果为广告组件数据库中有商品图像与当前播放画面中的物件的图像相似,则判定该商品图像对应的广告组件为该物件对应商品的广告组件;及于显示装置呈现该物件对应商品的广告内容。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影片中的广告呈现系统及方法,可将各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转换成广告组件,形成广告组件数据库,在影片被播放的同时,侦测该影片画面中物件的图像是否与广告组件数据库中某商品图像相匹配,当广告组件数据库中有相匹配的商品图像时,播放该商品图像对应的广告内容,其克服了目前置入性营销广告中的商品信息匮乏、品牌能见度不高、难以取得产品通路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影片中的广告呈现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广告呈现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3是本发明影片中的广告呈现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作业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将影片中物件的图像和广告组件数据库中的商品图像作相似度对比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7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