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6268.3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何木光;何斌;李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郭鸿禧;王青芝 |
地址: | 61706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烧结 氧化 亚铁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铁烧结矿的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控制烧结原料中的固定碳含量来控制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矿是高炉炼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好坏对高炉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烧结矿是一种由许多矿物烧结而成的多孔集合体,它是混合料经干燥(蒸发水分)、预热(分解结晶水和碳酸盐)、燃料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固相反应)、熔化(生成低熔点液相)和冷凝(铁矿物和黏结相结晶)等多个阶段后生成的,其中,混合料由铁矿粉、燃料、熔剂和一定量的水混合而成。
氧化亚铁(FeO)是烧结矿的重要成分,它是反应烧结温度与气氛的综合性指标。烧结与冶炼实践都表明:烧结矿中氧化亚铁(FeO)含量越高,冶炼的还原性越差,对高炉增铁节焦不利;然而,烧结矿中FeO含量过低,则烧结反应所需热量不足,影响烧结矿强度,并导致烧结工艺返矿多、成品率低。目前,为了增铁节焦,国内外都推行降低烧结矿中FeO含量的方法。然而,为了避免劣化烧结矿强度,必须同时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来提高烧结矿强度。从而,导致这些方法步骤较多,操作较复杂。而且许多方法不能将烧结矿中FeO的含量稳定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这不利于高炉冶炼的稳定生产。
因此,如何控制烧结矿中FeO的含量,使其准确并稳定处于合适的范围,是获得具有优良的还原性和优良的强度的烧结矿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烧结混合料的成分来将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稳定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得到具有优良的还原性和优良的强度的烧结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烧结矿的原料包括含钛的铁矿粉、燃料、熔剂和高炉炉尘灰,所述方法通过将式1的值控制在2.8wt%~2.9wt%的范围内,以将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控制在7.2wt%~8.2wt%的范围内,所述式1为:(FC)混合料=[W燃料×(1-A燃-V燃-S燃-H燃)+R高炉炉尘灰×W新料×C高炉炉尘灰]÷W混合料×100%,在式1中,混合料包括新料和烧结机内部循环料,新料是指烧结机外部配加料,新料包括铁矿粉、燃料、熔剂和高炉炉尘灰;(FC)混合料表示按重量百分比计混合料中的固定碳含量,W燃料、W新料和W混合料分别表示燃料、新料和混合料的每米皮带上料重量,A燃、V燃、S燃和H燃分别代表按重量百分比计燃料的灰分、挥发分、硫含量和水分,R高炉炉尘灰为高炉炉尘灰湿料占新料湿料的重量百分比,C高炉炉尘灰表示按重量百分比计高炉炉尘灰中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所述烧结机内部循环料包括热返矿、冷返矿和除尘灰。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所述原料还可包括澳大利亚粉矿、国内高品位粉矿和筛加粉中的至少一种含铁物料。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所述燃料可以是焦粉或无烟煤。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烧结矿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所述混合料的组成按湿配比计可以为:新料60%-70%,冷返矿25%-35%,热返矿3%-4%,除尘灰1%-3%;并且所述新料的组成按湿配比计可以为:钒钛铁精矿45%-55%,澳大利亚粉矿9%-20%,国内高品位粉矿9%-20%,筛加粉1%-6%,石灰石1%-5%,生石灰4%-6%,活性生石灰2%-3%,钢渣1%-2%,高炉炉尘灰2%-3%,焦粉4.4%-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6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预氧化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口山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