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6053.1 | 申请日: | 2010-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7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家豪;郭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曾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出售的大部分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由于采用了全屏触摸面板从而省去了实体键盘,转而使用虚拟键盘界面(Virtual keyboard interface),但虚拟键盘占据了显示屏的大部分空间,使得实际可用空间被压缩。此外,滑盖式智能型手机(Sliding smart phone)将实体键盘隐藏于滑盖机构下方,使用时需滑开显示屏后才露出实体键盘,但显示屏的显示平面与实体键盘不在同一平面,中间有落差,这样就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以及视觉上的障碍。
若研发滑盖式双屏幕(Dual display)智能型手机,现有的滑盖机构(slider hinge)有以下限制:
(1)一般滑盖机构(Slider hinge)的滑动方向为同平面的滑行,因此一般滑盖机构(Slider hinge)会造成上下屏幕在不同显示平面,影响观看质量;
(2)一般滑盖机构(Slider hinge)的滑动行程(Sliding stroke)极限约为总宽度的2/3,为了让下方屏幕完全被看见,需增加产品的面积,以得到额外固定滑盖机构(Slider hinge)的区域。
目前双屏幕显示器(Dual display)均为折叠式(Folding type),可分为外翻式(outer folding type)及内翻式(inner folding type),若在两个显示器间采用窄边框(slim border)时,常会发生外观上的缺陷及影响观看质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用以消除上述缺陷,其包含一主机体;一中间板体,与主机体通过一滑动机构连接,中间板体的上表面具有一第一显示屏;以及一上板体,与主机体通过两组连杆机构连接,上板体的上表面具有一第二显示屏,其中,中间板体通过滑动机构平行于主机体做相对滑动,上板体通过连杆机构平行于主机体做相对移动,使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共平面。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板体具有两平行的滑槽。
优选地,中间板体具有与滑槽对应的两凹槽。
较佳地,每一连杆机构包含:一连杆,其下端枢接于主机体内,杆体穿过凹槽;一滑块,设置于滑槽内,与连杆的上端枢接;一弹性元件,连接滑块与滑槽的一端,当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共平面时其产生的弹力为最大值;以及一挡块,设置于主机体内连杆的转动路径中,限制其转动范围。
优选地,滑动机构是滑动铰链。
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幕显示装置,在未展开时可作为智能型手机使用,当展开后,上板体与中间板体的显示屏共平面,可作为便携式上网装置及影音播放器使用,本发明无需增加额外用于滑动机构的产品体积就可将双屏幕调整至同一平面,消除视觉障碍,从而提高屏幕的观赏品质。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现有的一双屏幕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依照现有的又一双屏幕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双屏幕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依照图3中的双屏幕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5-图7绘示依照图3中的双屏幕显示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来清楚阐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参见图1,其绘示依照现有的一双屏幕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双屏显示装置由主机体100与上板体102组成。主机体100内包含系统的各元件,其上表面具有第一显示屏104。上板体102与主机体100之间通过滑动机构106连接,在该现有的双屏幕显示装置中滑动机构106是滑动铰链,上板体102的上表面具有第二显示屏108。需要将显示装置展开时,在上板体102上施加一个横向的力,推动上板体102与主机体100之间通过滑动机构106产生平行的相对滑动,直至主机体100上的第一显示屏104完全显露出来。由图1中可知,使用该结构的双屏幕显示装置,其第一显示屏104与第二显示屏108在显示时非共平面,而是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落差,对于观赏屏幕内容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6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