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网话务管控的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5363.1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7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小乐;郭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禹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网 话务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网话务管控的方法和系统,属于通信网话音业务领域。
背景技术
当目前,电信的主要营业务收入中话音业务的收入仍然占了一个非常大的比重话音业务仍然是电信的主要业务,同时电信运营商为了不断地挖掘话音业务里的潜在收入,采用了各种方式进行大力推广,比如采用话务批发方式来推广语音业务,采用不同的优惠政策对不同地区进行分别话费结算,正因为如此,这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的漏洞和机会,这些不法分子根据这种优惠政策进行内外勾结,这给运营商造成很大的话费结算损失。
传统话务控制方式之一:
通常在网关局、汇接局或者长途局预设黑名单、呼叫目的码等限制规则,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对呼叫进行控制,已达到网络负载均衡和话务优先的目的。无法对正在进行中的呼叫进行控制。
传统话务控制方式之二:
通过在网关局、汇接局或者长途局跨接呼叫控制平台,将所有呼叫迂回到控制平台上,由控制平台对呼叫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需要在控制平台和网关局、汇接局或者长途局之间建立大量的话路连接,相当于新建了一个用于话务控制的交换局,资源占用庞大;同时由于所有话务均经过控制平台转接,控制平台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话音业务实施监管的系统和方法,巧妙利用呼叫业务端到端的连接特性,仿真呼叫的两端,模拟发送呼叫控制信令消息,达到对呼叫进行控制的目的。
本发明由连接在通信信令网上的若干个网管局、汇接局、长途局、信令转节点、信令网关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若干台信令采集装置SCM、一台呼叫控制系统CCS和一台话务控制系统VMS,其中:信令采集装置采集通信网中的信令消息,发送到话务控制系统,话务控制系统根据收集到的信令消息生成呼叫记录,根据话务管控规则:主被叫黑白名单、主被叫归属地、呼叫时长对呼叫进行控制,包括:
连接在信令网中的SCM采集呼叫产生的信令消息,并发送给VMS;VMS根据采集到的信令数据合成呼叫,根据主被叫黑名单、主被叫归属地、呼叫时长对呼叫进行监控,对符合拦截规则的呼叫,发送释放指令通知CCS释放呼叫;连接在通信网中信令转接点的CCS接收来自于VMS的释放呼叫指令;CCS在收到释放呼叫指令之后,仿真呼叫的两端,分别向呼叫的两端发送呼叫释放信令消息,达到释放呼叫的目的。
在上述通信网话务管控的系统中,所属的话务管控系统可以与端局、关口局、汇接局、长途局或国际局进行交互。
在上述通信网话务管控的系统中,话务控制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信令消息中的主叫号码和/或被叫号码,查询本地数据库,如果主叫号码和/或被叫号码在黑名单中,对呼叫实施管控。
在上述通信网话务管控的系统中,话务控制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信令消息中的主叫号码归属地和/或被叫号码归属地,统计呼叫时长,对呼叫时长超过门限值得呼叫实施管控。
在上述通信网话务管控的系统中,话务控制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信令消息,对每次呼叫的时长进行统计,对超过呼叫时长门限的呼叫实施管控。
在上述通信网话务管控的系统中,对需要进行管控的呼叫,话务控制系统发送释放呼叫指令给呼叫控制系统,呼叫控制系统模拟呼叫的两端分别向呼叫两端的设备发送释放呼叫的信令消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网话务管控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呼叫产生的初始地址消息,解码获取其中的主、被叫号码;
2)分别使用主叫号码、被叫号码查询数据库,如果主叫和/或被叫号码在相关呼叫时长需要限制,则话务控制系统进入管控状态;
3) 检索主叫号码和/或被叫号码的归属地,如果主叫号码和/或被叫号码属于呼叫受限地区,则话务控制系统进入管控状态;
4) 呼叫接通后,对呼叫进行计时,如果累计呼叫时长或者单次呼叫时长超过门限值,实施对本次呼叫的管控操作;
在上述的通信网话务管控的方法中,所述的呼叫管控操作包括:话务控制系统发送释放呼叫指令给呼叫控制系统,由呼叫控制系统模拟呼叫的两端分别向呼叫两端的设备发送释放呼叫的信令消息,释放本次呼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禹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禹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5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电话及其建立多方通话的方法
- 下一篇:基于线性移位的双向认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