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国明对虾泛素连接酶基因及其编码的泛素连接酶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4801.2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星;赵小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52 | 分类号: | C12N15/52;C12N9/00;C12N15/7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国 对虾 连接酶 基因 及其 编码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虾泛素连接酶基因及其编码的泛素连接酶蛋白与应用,尤其涉及一种中国明对虾泛素连接酶基因及其编码的泛素连接酶与其在制备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重组蛋白中的应用,属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无脊椎动物虽然不存在适应性免疫,但它们具有强大的先天免疫防御反应,主要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依靠这些防御反应清除或消灭病原。除此之外,近来许多研究发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免疫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该系统是目前已知最重要且有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体系。泛素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某些酪氨酸磷酸化标记的免疫细胞膜受体使其降解,从而终止免疫信号转导。另外,在免疫系统重要转录因子NF-kapa-B活化的不同阶段也有泛素系统参与。通过作用于免疫信号转导过程的多个环节,泛素系统调控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泛素连接酶E2(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E2)是泛素与蛋白结合所需的第二个酶,属于E2蛋白超家族,细胞中含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含有一个保守的14-16KD的核心区域,为(Ubiquitin-conjugating,UBC)结构域,这一区域可能参与E2和E3的结合。在UBC结构域中包含一个非常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此残基直接参与泛素分子的共价连接。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对虾泛素连接酶E2基因及其编码的泛素连接酶具有明确的抑制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功能。
与传统抗病毒药物相比,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药物具有以下优点:①稳定性较高,在100℃加热10min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活力;②对正常真核细胞几乎没有毒性,③抗病毒专一性强,针对多种对虾致病性的白斑综合症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因此极有希望将重组蛋白药物开发成为一类新型的高效抗病毒药物。对甲壳类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俗称中国对虾、中国虾,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中国对虾味道鲜美,磷、钙、铁等元素含量高,蛋白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经济型水产养殖品种。而且中国对虾的虾壳的提取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和化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虾受到了白斑病病毒的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中国对虾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格外重要。
诸多研究表明,在对虾等节肢动物中存在多种可以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或肽类,如对虾素、甲壳肽(crustins)等,但是在相关的报导中,未见有中国明对虾的泛素连接酶基因及应用的报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编码从中国明对虾中克隆泛素连接酶基因序列,并提供其重组表达与纯化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从中国明对虾中克隆的泛素连接酶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基因序列的用途,泛素连接酶的用途。
本发明的中国明对虾泛素连接酶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所示信息为:
(a)序列特征:
*长度:784碱基对
*类型:核酸
*链型:双链
*拓扑结构:线性
(b)分子类型:cDNA
(c)假设:否
(d)反义:否
(e)最初来源: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f)序列描述:SEQ ID NO.1
atgacggcac tgcagagaat aaccaaggag atgcaggacc tggccgacga cccgctgggc 60
cagttctcgg tgggccccgt gggaaccgac ctcttccact gccaggcgac cgtcatgggg 120
ccccgtggct cgccctacga aggcggcctc ttcgacctca gcgtcgattt ccccaaatca 180
taccctttcc agcccccgca gattaaattt aaaactccaa tctaccacat gaacgtcggc 240
ccatacggag atatctgcct tgacatactg gataaaaact ggtcccccgc tctctctatc 300
tctaaagttc tgctggtgat ctgcgttctc atgacggacc caaatcctga cgacccgtta 3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