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4377.1 | 申请日: | 2010-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1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陵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00 | 分类号: | B23B5/00;B23Q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衬 夹头 二次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制零件的二次加工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
背景技术
车制零件一般具有称之为外圆的外表面和中心内孔两部分。现有的车制零件二次加工设备,在加工工件的时候,夹持产品的外圆,即通过位于圆形车制零件外表面四周的夹具,夹持其外表面轴向的一部分。在进行二次加工时,夹具带动圆形车制零件旋转,加工车刀从圆形车制零件的轴向方向上进刀,这样零件外表面需加工的部分被车刀切除,但是由于外表面的轴向上设有夹具,所以车刀在径向上进刀到一定位置时,会遇到限位开关,然后开始反向退刀,这样一来,被夹具夹持的部分,就得不到加工。很多情况下需要再次安装再加工,才能完成对整个零件的加工。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夹持车制零件中心内孔从而实现对整个车制零件的外表面进行进行二次加工的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包括带有竖直工作台和水平工作台的机台主体,在上述竖直工作台的一侧设有夹头座和多组加工刀具,上述水平工作台上设有配电箱和送料机构座,该送料结构座上设有送料气缸,其特征在于,上述夹头座上设有内衬夹头和拉紧连杆,上述内衬夹头中心设有放置上述拉紧连杆的空腔,上述内衬夹头还设有贯通外壁和空腔的多个断口,上述内衬夹头形成有从头部方向向尾部方向渐收的一段锥形锁紧内壁,上述拉紧连杆形成与上述锥形锁紧内壁相配合的锥形锁紧面,上述拉紧连杆的尾端连接有拉紧机构。
前述的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衬夹头的外壁呈阶梯状。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之处:内衬夹头从车制零件的内圆夹持住改车制零件,从而能够实现对整个车制零件的二次加工,同时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内衬夹头具有阶梯状的外壁,能够针对不同尺寸的中心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的一优选方案的内衬夹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的一优选方案的内衬夹头轴向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的一优选方案的拉紧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竖直工作台,2、水平工作台,3、夹头座,4、加工刀具,5、配电箱,6、送料机构座,7、送料气缸,8、内衬夹头,9、液压缸,10、滑板座,11、锥形锁紧内壁,12、断口,13、拉紧连杆,14、锥形锁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本发明的内衬夹头式二次加工机包括机台主体,该机台主体包括竖直工作台1和水平工作台2,竖直工作台1设置在水平工作台2之上。上述竖直工作台1的一侧设有可以伸缩和旋转的夹头座3,该夹头座3是受到竖直工作台1另一侧设有的马达(图中未示出)驱动而转动的。该夹头座3设有内衬夹头8,内衬夹头8与夹头座连接的一端为尾部,另一端为头部。内衬夹头8,是可以从夹头座3上拆卸下来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夹头座3是通过卡盘来锁紧连接内衬夹头8的。在竖直工作台1上还设有若干加工刀具4,这些加工刀具4都是设置按照一定方向固定的滑板座10上滑板上的,同时设置有控制滑板的液压缸10。水平工作台2上还设有送料机构座7和设置其上送料气缸7。送料机构座7位于竖直工作台1设有夹头座3的一侧,送料气缸7的伸缩杆正对准夹头座3。另外水平工作台2还设有控制整个设备的配电箱5。
参照图2和图3,内衬夹头8内是中空的,设有容纳拉紧连杆13的空腔,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内衬夹头8是适用用于圆形内孔的圆形内衬夹头。如图2和图3所示,内衬夹头8的外壁,也就是夹持时的接触面是成阶梯状的。该阶梯状的外壁,不仅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内孔,同时起到防止工件向内衬夹头8的尾部移动。
如图2所示,内衬夹头8头部的形成一个由头部向尾部方向渐收的锥度端,即内衬夹头8的锥形锁紧内壁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锥形锁紧内壁11可以位于内衬夹头8头部的端口处,另外为了防止拉紧连杆13向内衬夹头8的头部移动,还可以在空腔内形成一个与锥形锁紧内壁11相反的锥形内壁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陵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延陵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数字步进电机驱动控制一体机
- 下一篇:电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