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铈钆锰共激活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4263.7 | 申请日: | 2010-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学芳;刘宗淼;赖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64 | 分类号: | C09K11/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0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铈钆锰共 激活 绿色 稀土 发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铈钆锰共激活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相比传统笨重的CRT显示设备,新型平板显示器具有大屏幕、高清晰度、数字化、轻薄的优点,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近几年来,应用平板显示技术(FDP)制造的新型大屏幕显示器开始逐渐占领传统CRT显示设备的市场份额并且在逐步扩张。
目前FPD技术主要包括液晶显示(LCD)、电致发光技术(ELD)、场致发射(FED)以及等离子平板显示技术(PDP)。其中液晶显示(LCD)背光源部分主要采用亮度及彩色优异的荧光灯,LCD优异与否的几个重要指标是色彩的再现性和亮度,而色彩的再现性和亮度与LCD所使用的荧光粉有着直接的关系。
颜色特性是荧光灯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荧光灯的相关色温、另一个是其显色指数。作为显示应用,还要求色彩艳丽,目前作为显示绿色单元的无汞灯使用的是LAP、CAT。这两种荧光粉的峰值波长都在545nm,而绿色波段颜色最鲜艳的是波长在516nm~526nm左右。因此,这两种广泛使用的绿色荧光粉的缺点是颜色不够艳丽,色纯度不够高。
已有的艳丽的绿色荧光粉Zn2SiO4:Mn,其发射峰值波长在525nm,但其发光强度和稳定性不够优异,难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铈钆锰共激活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其组成式为CeyGdxMnzBa1-x-yMg1-zAl12O20.5其中 0.01≤x≤0.1, 0.01≤y≤0.1,0.01≤z≤0.5。
上述铈钆锰共激活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原料,加入0.5~2%(wt)的助熔剂,混合均匀;
2)将上述混合物装入坩埚,空气氛中,1480~1540℃烧结时间3~5小时;
3)将烧结物破碎,洗涤干净,烘干;
4)将烘干的破碎烧结物在1350~1400℃的还原气氛中处理3~6小时;
5)在还原气氛中降温至室温,破碎,洗涤干净,烘干,得到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可被140~250nm紫外波段激发,其发射峰值波长为516±2 nm。符合于147nm,174nm稀有气体Xe等为激发源的无汞灯和PDP显示屏的应用要求。激发后发出的绿色光艳丽,发光强度高,发光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同步辐射测试的激发光谱图;
图2为本发明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147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图;
图3为本发明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172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图;
图4为本发明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185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205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图;
图6为本发明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XRD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205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与Zn2SiO4:Mn在147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的对比:1#为Zn2SiO4:Mn,2#为本发明绿色稀土发光材料;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与Zn2SiO4:Mn在172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的对比:1#为Zn2SiO4:Mn,2#为本发明绿色稀土发光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铈钆锰共激活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其组成式为CeyGdxMnzBa1-x-yMg1-zAl12O20.5其中 0.01≤x≤0.1, 0.01≤y≤0.1,0.01≤z≤0.5。
上述铈钆锰共激活的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原料,加入0.5~2%(wt)的助熔剂,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