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控制柜回路检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53517.3 | 申请日: | 201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卢青;梁家健;张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永日电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1/3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柏林 |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控制 回路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模拟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电梯控制柜回路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控制柜检测方法一般只是检测控制系统的各点输入输出的正确性,是对控制柜的单边检测,各回路的检测并不细致,检测效率低下,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由于不是完全模拟电梯的运行情况的检测,因而也无法完全排除电梯现场安装的错误,导致施工困难,安装很不方便,有可能导致电梯外围的传感器或电机等部件遭受损坏。
由于不能保证首次模拟运行检测时线路的正确性,检测可能在运行中途停止,需要修正线路后再进行模拟运行检测,更有可能因为线路不正确而在运行中导致部件损坏,严重的影响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厂前检测方便、有效于安装现场杜绝接错线引起故障且检测效率高的电梯控制柜回路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梯控制柜回路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线路回路检测;
B、模拟运行监测;
所述步骤A和步骤B均通过控制PLC与EI1000组成的控制柜测试部分模块输入控制信号到EICPU控制柜,再检测EICPU控制柜的输出状态,形成一个闭环的测试回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
10、相序检测;
11、安全回路检测;
12、关门到位检测;
13、开门到位检测;
14、开门检测关门检测;
15、超载检测;
16、限位检测;
17、消防检测;
18、急停检测;
19、开关门检测;
20、司机功能检测;
21、门区检测;
22、安全触板检测;
23、接触器粘连检测;
24、抱闸反馈检测;
25、检修及上下行检测。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31、程序初始化;
32、运行方向判断;
33、楼层数据刷新并判断电梯时候进入变速或平层位置;
34、平层感应器判断和输出;
35、模拟开关门状态;
36、模拟强迫换速开关状态;
37、状态集中输出。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的每一个步骤都包括以下检测步骤:
A1、线路检测控制端向EICPU控制柜核心发出回路1电平置高命令;
A2、线路检测控制端向EICPU控制柜核心询问回路1电平情况,并与步骤1比较,如果逻辑不相符则检出错误;
A3、线路检测控制端向EICPU控制柜核心发出回路1电平置低命令;
A4、线路检测控制端向EICPU控制柜核心询问回路1电平情况,并与步骤3比较,如果逻辑不相符则检出错误;
A5、依次对其他回路循环A1至A4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完整地模拟电梯的外部运行环境,对各线路进行了双边的检测,使现场安装的出错率降到最低。而且大大提高了电梯控制柜回路的检测效率,进一步杜绝并排除接错线等故障,使现场施工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工作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步骤A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步骤B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电梯控制柜回路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线路回路检测;
B、模拟运行监测;
所述步骤A和步骤B均通过控制PLC与EI1000组成的控制柜测试部分模块输入控制信号到EICPU控制柜,再检测EICPU控制柜的输出状态,形成一个闭环的测试回路。
进一步参照图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
10、相序检测;
11、安全回路检测;
12、关门到位检测;
13、开门到位检测;
14、开门检测关门检测;
15、超载检测;
16、限位检测;
17、消防检测;
18、急停检测;
19、开关门检测;
20、司机功能检测;
21、门区检测;
22、安全触板检测;
23、接触器粘连检测;
24、抱闸反馈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永日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永日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35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