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全气相热解炭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2400.3 | 申请日: | 201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汤中华;熊翔;张红波;黄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64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全气相热解炭基炭 复合材料 快速 致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全气相热解炭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方法,属于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炭/炭(C/C)复合材料,即碳纤维增强炭基体复合材料,是一种集结构和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复合材料。它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密度、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良好的抗热震性、耐烧蚀性、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等。自诞生以来,已在航空、航天和武器装备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C/C复合航空刹车材料仍然占据C/C复合材料最大的市场份额。C/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液相浸渍法与化学气相渗透(CVI)两大类,其中化学气相渗透是高性能C/C复合材料致密化的首选工艺,但同时也是C/C材料制备过程中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环节。因此,实现快速CVI成了CVI技术研究的热点。C/C复合材料快速CVI增密技术的核心在于提高增密速率和控制沉积碳的结构。采用CVI工艺得到的沉积碳(又称热解碳)可分为粗糙层状(RL)、光滑层状(SL)以及各向同性(ISO)等三种基体结构类型。其中以RL结构热解碳最致密(2.1~2.2g/m3)、微晶排列取向度最高、最易石墨化、导热性最好,是制备高密度、高强度和高热导率碳/碳复合材料最理想的一种基体碳结构类型。正因为如此,RL结构热解炭也是高性能C/C复合航空刹车材料基体炭的首选。可是,当以甲烷、丙烯或者丙烷等小分子直链烃为碳源采用CVI工艺制备C/C复合材料时,要得到粗糙层热解炭,往往要求热解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这一方面可加快反应速率和沉积速率,但另一方面,更容易造成多孔坯体表层封孔和表面结壳,从而使坯体的有效增密过早地终止,这一现象对于大尺寸厚壁件尤为明显。因此,尽管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和研究了各种快速CVI工艺,但是,没有哪一种CVI工艺能完全避免表层封孔和表面结壳。对于炭纤维预制体,在CVI初期,由于孔隙度大,即便是传统的均温式CVI工艺,沉积速率也比较快。当坯体密度达到1.65~1.70g/cm3以后,坯体开孔孔隙度大大降低,且由于表层封孔的缘故,孔隙形状大多变成内宽外窄的瓶颈状。因此,要靠CVI工艺继续增密将变得越来越费时低效,即便是此时机加工去掉表层继续CVI增密,也是收效甚微。由此可见,仅靠CVI增密工艺,难以制备高密度(d>1.80g/cm3)的大尺寸全热解炭基C/C复合材料。为了制备高密度C/C复合材料,一般先将炭纤维预制体CVI增密至1.65g/cm3左右,然后采用液相(沥青或树脂)浸渍辅助增密。在液相浸渍辅助增密过程中,受前驱体产炭率的限制,要将密度为1.65g/cm3左右的C/C材料增密到1.80g/cm3以上,通常需要2个以上的浸渍-炭化周期,而且还要进行中间石墨化和机加工处理。因此,采用液相浸渍辅助增密,虽然比较容易获得高密度的C/C材料,但仍然存在长时低效的不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后续增密的沥青炭或树脂炭与CVI热解炭在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直接影响到C/C材料在摩擦制动过程中摩擦表面固体自润滑膜的致密度与均匀性,从而降低C/C材料的耐磨性。因此,获得高密度全CVI热解炭基C/C材料是制备高性能长寿命C/C航空刹车副的必经之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全气相热解炭基C/C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高温热压使C/C复合材料快速致密的高密度全气相热解炭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方法。
本发明高密度全气相热解炭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将2D型或准3D型预制体经常规CVI增密到1.50~1.70g/cm3,得到以全粗糙层结构热解炭为基体炭的碳/碳复合材料;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碳/碳工件加热至2300℃~2700℃,然后逐步加压至30~50MPa,控制压制方向的应变小于等于8%,保压5~10分钟后逐步卸载;并使碳/碳工件随炉冷却,即制得密度大于等于1.80g/cm3炭/炭复合材料。
本发明第一步中,所述碳/碳复合材料经过机加工成中心带圆柱形通孔或不带孔的圆盘形工件。
本发明第二步中,所述加压速率为60~100MPa/h,卸载速率为30~40MPa/h。
本发明中,所述2D型预制体是由预浸布叠层构成的炭纤维预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2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棉花花芽分化剂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固态摄像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