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1506.1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金红光;韩巍;孙流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3G4/00;F02B63/04;F22B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19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石 燃料 地热 相结合 生活热水 电联供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电设备,包括内燃机和发电机,用于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烟气的热能,然后一部分热能转化为电能,另一部分由烟气和缸套水带出;其中内燃机的排烟出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烟气侧入口相连接;
蒸汽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吸收式热泵所需的驱动蒸汽,其烟气出口与换热设备中的烟气余热换热器相连接,冷侧进出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驱动热源的凝水出口和蒸汽入口连接;
吸收式热泵,以来自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为驱动热源,以地下水为低温热源,用于将自来水预热;驱动热源进出口分别连接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和给水进口,低温热源的进出口分别连接地下水的供回水管路,热水侧进出口分别连接自来水供水管路和液体分流设备入口;
换热设备,包括烟气余热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用于实现冷、热物流间的热量交换,其中烟气余热换热器热侧出口通向大气环境,冷侧进出口分别与液体分流设备的出口和蓄热储存设备相连接,板式换热器热侧进出口分别与低温热源循环系统的出口和入口相连接,冷侧进出口分别与液体分流设备的出口和蓄热储存设备相连接;
蓄热储存设备,用于储存系统产生的热水,并保温;其进口连接烟气余热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的热水出口,出口连接生活热水供水管道;
液体分流设备,用于将预热后的水分流成两股,其进口与吸收式热泵热水出口相连接,两个出口分别与烟气余热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冷侧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为余热锅炉,该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与烟气余热换热器相连接,冷侧进出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驱动热源的凝水出口和蒸汽入口连接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储存设备为蓄热水罐,其进口连接烟气余热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的热水出口,出口连接生活热水供水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流设备为分流器,其进口与吸收式热泵热水出口相连接,两个出口分别与烟气余热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冷侧入口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与烟气余热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串联,用于生活热水的分阶段加热,自来水先进入吸收式热泵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再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再被加热到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60℃的生活热水先贮存于蓄热储存设备中,再按需要供给用户。
7.一种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燃料先进入内燃机驱动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排烟依次进入蒸汽发生装置和烟气余热换热器,在蒸汽发生装置中产生蒸汽去驱动吸收式热泵,吸收式热泵以地下水为低温热源,将自来水先预热,预热后的自来水再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器或者进入以内燃机缸套水、润滑油和间冷水为热流体的板式换热器,被加热后自来水被送入蓄热储存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排烟时,先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再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器加热生活热水,最后排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被送入蓄热储存设备的自来水进一步按需供给用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生活热水供大于求时,多余部分储存于蓄热水罐中,当生活热水供小于求时,用蓄热水罐中储存的热水补充,用蓄热水罐来满足不同时间对生活热水需求量的变化,以使系统在尽量在稳定工况下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15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多层风轮的风叶结构
- 下一篇:抽油光杆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