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无刷电机和排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1302.8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7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9/00 | 分类号: | H02K29/00;H02K5/04;H02K5/16;H02K7/14;F04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辰 |
地址: | 312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电机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机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和排水泵。
背景技术
排水泵是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各领域内的排水设备。例如,吸顶式空调的室内机即需要利用排水泵。在空调机运转时,由于空气的冷却会在热交换器的表面生成大量的冷凝水,当水聚集到一定的程度时,会滴落到热交换器下方的冷凝水槽中,因此在接水盘内需要安装排水泵将冷凝水排出到室外。通常,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要求排水泵有一定的流量和扬程,并且由于使用环境对噪音的要求,排水泵的工作噪音也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现有的一种排水泵是采用直流无刷电机100驱动的泵体200,仍以空调机所使用的排水泵为例,如图1所示,排水泵设置在接水盘301中,包括直流无刷电机100和泵体200,泵体200包括上泵体201和下泵体202,叶轮203处于上泵体201和下泵体202包容的内腔中,电机100的电机轴101穿过上泵体201的孔与叶轮203固定相连,电机轴101旋转带动叶轮203旋转,将接水盘301中的水从进水口302导引至出水口303,而后从出水管304排出。要求该排水泵具有H1的扬程,以满足排水的要求。
类似于此种应用中的直流无刷电机,其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该电机100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104、转子组件和电机轴101。定子组件104由定子铁芯、定子绝缘和线圈绕组组成。转子组件由转子支架105和转子磁钢106组成。电机壳体具体包括下端盖103和上端盖102,下端盖103和上端盖102之间固定有定子组件104,电机轴101穿过下端盖103向下伸出,电机轴101的外侧套设有转子支架105和转子磁钢106等,转子磁钢106在定子组件104中可旋转。上端盖102内侧还可形成电路板室,用于放置电路板107。如图2所示,电机轴101通过上轴承108和下轴承109固定在上端盖102和下端盖103中,上端盖102从上方抵顶固定上轴承108,下端盖103从下方抵顶固定下轴承109,从而使两轴承相对设置。为保证轴承的润滑,一般还在上轴承108和下轴承109的外侧分别围设有上油棉118和下油棉119来存储润滑油。
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的排水泵一般采用轴垂直安装,电机100垂直地安装于泵体200的上方。电机100上端盖102的轴承室内的润滑油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重力、高温等作用产生渗透及滴漏,使润滑油过早流失,这将导致电机轴承不能得到有效润滑,会产生噪音,甚至会导致电机轴101和轴承磨损加剧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和排水泵,以实现对电机轴承的有效润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上端盖、下端盖、电机轴、上轴承、下轴承、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电机轴分别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穿设在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出轴孔中,其中:
所述上端盖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侧壁,以形成上轴承室,所述上端盖出轴孔处形成有朝上的支撑面,所述上轴承置于所述上轴承室中,且位于所述支撑面上;
所述上轴承室的顶面设有上压盖,所述上压盖与所述上端盖的侧壁连接,抵顶固定所述上轴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排水泵,包括电机和泵体,其中:所述电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垂直地设置于所述泵体的上方,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泵体的叶轮以进行驱动。
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和排水泵,将电机的上轴承置于上端盖的上方,能提高润滑油储油量,防止长期运行过程中润滑油滴漏、渗漏,有效延长电机寿命。上轴承从端盖内侧移至外侧,能增加电机内部提供给驱动电路板的空间,从而增大电路板的布板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排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直流无刷电机的轴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机; 101-电机轴; 102-上端盖;
103-下端盖; 104-定子组件; 105-转子支架;
106-转子磁钢; 107-电路板; 108-上轴承;
109-下轴承; 110-上压盖; 111-出轴孔;
112-定子室; 113-上轴承室; 114-支撑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1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模混合模式时钟占空比校准电路
- 下一篇:锗硅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