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编程轮胎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0467.3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7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洪元通;尤山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32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编程 轮胎 监测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与胎压的量测有关,特别是一种可重复编程轮胎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车辆的轮胎内都装设有轮胎监测装置,该轮胎监测装置的功能在于量测轮胎的温度与压力等数值提供给驾驶人参考,以提升行车的安全。然而这一类的产品有一些缺点,其一是由于各家车厂都有其特有的编码方式,因此这些产品都有其单一性,也就是一个型号的产品只能适用于一家车厂甚至是只能适用于一二种的车型。所以造成了在维修以及库存上很大的问题。
虽然市面也有一些产品提供了透过无线传输万用型或可编程胎压监测装置,将多种程序预先编入监测装置之内存中,但其处理器及内存空间有限,无法达到单一胎压监测器适用所有车种之真正通用诉求,而此类产品在实际进行联机编码时由于是使用无线联机的方式,无线的传输并没有方向性且不能针对特定单一的轮胎监测装置传输讯号,所以会造成在工作环境中的非标的轮胎监测装置也被编码的问题,也就是在工作环境中若有其它的轮胎监测装置也在编码器的附近时,这些轮胎监测装置也会收到编码器的讯号而被编码。
再者这些轮胎监测装置本身都装有电池以提供所需的电力,可是这些电池并不能够有开关的动作,所以不论该轮胎监测装置是否已被使用这些电池都在耗电,所以也就有损耗、漏电池液、锈蚀等等的库存问题。另外,在进行程序写入的动作时这部份的电力最好可以先关闭以确保程序写入的稳定性及成功率,但以目前的这些产品来看都不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并且可以重复编程的可编程轮胎检测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轮胎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编程轮胎检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板、多个检测传感器以及电池组,所述壳体上设有气嘴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处理器、内存以及将测得的数值传输给接收装置的传输界面,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多个连接线插孔,连接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埠通过所述连接线插孔与外部连接头配套使用,所述连接头连接手控装置以及电子计算机;并且,所述内存为可重复读写的内存。
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开关孔,在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池开关,所述电池开关从开关孔中伸出壳体。
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检测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和/或加速度感应器和/或电压测器。
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传输界面为LF传输界面和/或RF传输界面。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述可编程轮胎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连接所述可编程轮胎检测装置的连接线插孔以及外部的连接头;(2)通过缆线将所述连接头与手控装置连接在一起;(3)通过所述手控工具将编码程序与传输协议写入轮胎监测装置中的内存中;(4)写入完成后拆离连接头并打开所述电池开关。
进一步地,优选的方法是,所述编码程序与传输协议在写入的时候,先移除旧的编码程序和传输协议,再写入新的所需要的编码程序与传输协议。
进一步地,优选的方法是,所述编码程序与传输协议在写入的时候,直接以新的所需要的编码程序与传输协议覆盖旧编码程序与传输协议。
本发明在采取了上述设计以后,由于采取了可反复擦写的内存以及有线的传输编程的方式,因此,其可以很好地解决编码容易产生干扰的问题,并且,由于内存为可擦写,因此,没有内存空间的限制;此外,所述装置设置的电池开关可以设置在进行编码写入的时候能够关闭电源,从而确保程序写入的稳定性及成功率。另外,本发明所公开的该可编程轮胎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具有检测结果准确、方便的优点,具有非常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发明轮胎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轮胎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0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视镜总成
- 下一篇:具有实时温度控制功能的薄片热叠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