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0453.1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国平 |
主分类号: | H01F1/44 | 分类号: | H01F1/44;H01F4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3216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磁性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磁材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磁性材料一直是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广泛应用于电信、自动控制、通讯、家用电器等领域。而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小、轻、薄以及多功能方向发展,因而要求磁性材料向高性能、新功能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人们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磁性液体材料,掀起了纳米磁性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热潮。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性不同于常规的磁性材料是因为与磁相关的特征物理长度恰好处于纳米量级,当传统材料的尺寸被细化到纳米量级的时候,磁性材料就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如量子尺寸效应、超顺磁性、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磁有序颗粒的小尺寸效应、特异的表观磁胜等。而当今纳米磁性材料最普遍的制备方法是研磨法,这种方法研磨法工艺简单,但是制备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低,球磨罐及球的磨损严重,杂质较多,成本昂贵,还不能得到高浓度的磁流体,因而实用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生产周期短,工艺简便,产品质量好的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它采用真空滚筒,其特征是在旋转的真空滚筒的底部放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基液,随着滚筒的旋转,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液体膜,将置于滚筒中心部位的铁磁性金属加热使之蒸发,使金属气体在液体薄层中发生冷凝形成细小的固态金属颗粒,金属颗粒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分散于基液中,制得稳定的金属磁性液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基液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基液;滚筒转速为12r/min;加热温度设置为700摄氏度。
本发明得到的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制得粒径为2-10nm的Fe、co、Ni纳米磁性颗粒,同时生产周期短,工艺简便,产品质量好,能够获得粒度均匀的纳米颗粒,且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它采用真空滚筒,在旋转的真空滚筒的底部放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基液,随着滚筒的旋转,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液体膜,将置于滚筒中心部位的铁磁性金属加热使之蒸发,使金属气体在液体薄层中发生冷凝形成细小的固态金属颗粒,金属颗粒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分散于基液中,制得稳定的金属磁性液体。
其中,所述的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基液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基液;滚筒转速为12r/min;加热温度设置为700摄氏度。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制得粒径为2-10nm的Fe、co、Ni纳米磁性颗粒,同时生产周期短,工艺简便,产品质量好,能够获得粒度均匀的纳米颗粒,且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国平,未经黄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04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扩散泵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带有双显示模块的电子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