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混肥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0397.1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2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田;尹作鹏;徐广美;冯尚武;刘青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舜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混肥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复混肥及其生产方法属于肥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复合肥为主要原料,配以三聚氰胺废渣制成的复混肥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肥料又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肥料的种类在市场上举不胜收,肥料也从最原先的单一肥,发展到现在的复混肥(复合肥),复混肥以其养分种类多、物理性状好等优点而备受农家青睐,但是目前市场上复混肥也存在着如下缺陷:一是有效组分溶解和分解的速度过快,所以一般肥效短,二是使用肥料有效养分的利用率低于50%,不仅造成农作物成本升高,且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目前,三聚氰胺的粗品生产过程是用硅胶作为触媒的条件下完成的,进行精制时,还要加入少量活性炭完成产品的脱色和除杂。这些报废的硅胶和使用过的活性炭就成了三聚氰胺生产过程的排放的废渣(固废),排放量为25公斤/吨三聚氰胺,其中含氮44.8%,pH值为8.35,微量金属含量分别为Cu:5PPm、Zn:23PPm,大部分生产厂家将这些废渣作为垃圾废弃或填埋,然而由于废渣中含有少量三聚氰胺,则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鉴于上述情况,开发出一种能充分利用三聚氰胺废渣,并能提高复混肥效的新一代复混肥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以复合肥为主要原料,配以三聚氰胺废渣制成的溶解和分解速度慢,肥效时间长的复混肥,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生产复混肥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混肥,其原料及重量配比为:
废渣8-10份,混合肥3000-4000份
上述复混肥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取废渣8-10份,35%的甲醛2-3份,水90-100份,控制反应温度在75℃,利用NaOH调PH在8.0-8.5,反应时间为30分钟以上,得树脂浓度为2%的胶粘料浆;
B、将A所得的胶粘料浆,用砂浆泵送入复合肥造粒机的喷射器;
C、控制喷射器中胶粘料浆的流量,将胶粘料浆喷入复合肥物料表面并完成复合肥的制粒过程,使每吨复混肥的浆液用量控制在30-35kg。
三聚氰胺的粗品生产过程是用硅胶作为触媒的条件下完成的,进行精制时,还要加入少量活性炭完成产品的脱色和除杂。这些报废的硅胶和使用过的活性炭就成了三聚氰胺生产过程的排放的废渣(固废),排放量为25公斤/吨三聚氰胺,其中含氮44.8%,pH值为8.35,微量金属含量分别为Cu:5PPm、Zn:23PPm,大部分生产厂家将这些废渣作为垃圾废弃或填埋,然而由于废渣中含有少量三聚氰胺,则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研究表明,粗孔微球硅胶和活性炭,都是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具有多孔、比表面积高(可达几百平方米/克以上),对水和无机盐及有机物有吸附作用的特点,三聚氰胺废渣中的硅胶和活性炭参加完反应后破碎使颗粒变小或完成吸附任务后降低了吸附功能而成为废弃物。然而通过加入适量甲醛溶液,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让废弃物中的三聚氰胺转化,将其变成有利用价值和一定粘度的胶粘料浆,在造粒机内制复混肥时作为粘结组分,使复混肥颗粒的表面形成覆盖层,颗粒内部则形成若干不规则间隔层,起到减慢肥料溶解速度、减缓肥效过快释放的作用;而三聚氰胺废渣中的氮元素和微量铜、锌等金属元素,一同作为农作物需要的营养成分补充混合在肥料中,作为填充剂混杂在复混肥中的硅胶和活性炭粉粒,其吸附功能则起到保水抗旱、改良土壤和肥效缓释的作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1)解决了三聚氰胺废渣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实现了三聚氰胺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肥料分解速度慢,肥效时间长,超过现有市场销售的各类肥料,达到国家复混肥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原料及重量配比
废渣8kg,混合肥3000kg
生产方法
A、取废渣8kg,35%的甲醛2.6kg,水80kg,控制反应温度在75℃,利用NaOH调PH在8.0,反应时间为30分钟以上,得树脂浓度为2%的胶粘料浆;
B、将A所得的胶粘料浆,用砂浆泵送入复合肥造粒机的喷射器;
C、将喷射器中的胶粘料浆全部喷入3000kg的复合肥物料表面并完成复合肥的制粒过程。
实施方式二
废渣9kg,混合肥3500kg
生产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舜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舜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03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