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接测量挤压铸造过程铸件内部温度的模具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49074.0 申请日: 2010-08-06
公开(公告)号: CN101927335A 公开(公告)日: 2010-12-29
发明(设计)人: 韩志强;黄晓然;李彦达;李金玺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B22D18/02 分类号: B22D18/02;G01K7/04
代理公司: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代理人: 贾玉健
地址: 100084 北京市1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直接 测量 挤压 铸造 过程 铸件 内部 温度 模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接测量挤压铸造过程铸件内部温度的模具。

背景技术

挤压铸造(也称液态模锻),其特点是液态金属平稳充型后在较高的外加压力作用下凝固成形,所获得的铸件内部致密、机械性能优良。该工艺适合于生产力学性能要求高的受力结构件。目前,挤压铸造已成为汽车、航天、航空等工业领域生产高档有色金属零件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挤压铸造过程中铸件内部的温度变化对铸件的组织与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挤压铸造工艺研究与技术开发中,经常需要通过测量获取铸件内部的温度变化。

现有的挤压铸造过程铸件内部温度测量方法主要是在模具型壁

(或冲头)上

直接加工测温孔(1、In-Sung Cho,Chun-Pyo Hong,Modeling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squeeze casting of Al-4.5 mass%Cu alloy,ISIJ International,1997,Vol.37,1098-1106;2、D.J.Britnell,K.Neailey,Macrosegregation in thin walled castings produced via the direct squeeze casting proces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3,Vol.138,306-310;3、J.H.Lee,H.S.Kim,C.W.Won,B.Cantor,Effect of the gap distance on the cooling behavior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indirect squeeze cast and gravity die cast 5083 wrought Al allo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2,Vol.A338,182-190;4、Alfred Yu,Shuping Wang,Naiyi Li,Henry Hu,Pressurized solidification of magnesium alloy AM50A,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Vol.191,247-250),以紧配合固定热电偶,在加压凝固后热电偶既固化于铸件中,又紧固于模具,从而造成铸件脱模困难,容易损伤模具,不利于连续进行多模次的测温。因此,现有方法难以应用于连续进行多模次地监测挤压铸造过程中铸件内部的温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测量挤压铸造过程铸件内部温度的模具,在安装热电偶对铸件内部温度进行测量时,铸件凝固后热电偶和铸件形成的整体能与模具顺利分离;在不安装热电偶的情况下,不影响挤压铸造铸件的正常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直接测量挤压铸造过程铸件内部温度的模具,包括T型的上模1及与之相适配的凹型的下模2,下模2内设置有可活动的顶杆4,在下模2的凹型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7,每个凹槽7内均设置有热电偶紧固凸台8,热电偶6穿过热电偶紧固凸台8并与其形成紧密配合,下模2的垂直方向开有通孔9,热电偶6的引线端穿过通孔9与数据记录仪5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对挤压铸造过程铸件内部温度实施监测时,通过与热电偶紧固凸台8固定的热电偶6获得测温数据;当铸件3凝固后,铸件3被顶杆顶出,凝固其中的热电偶6与热电偶紧固凸台8随铸件3一起与下模2分离,本发明不会造成因放置热电偶6导致的脱模困难,不会造成顶出过程中热电偶6损伤模具的问题,并且能够实现连续多模次的测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P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9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