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冷却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48735.8 | 申请日: | 2010-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8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L·C·卡特尼;P·高特莫拉;P·鲍帕代尤克;R·L·罗维尔斯;B·Y·麦尔汉;M·R·扎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M25/07;F28D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兰英;丁晓峰 |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冷却器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EGR冷却器,所述EGR冷却器包括:
单个罩壳组件,所述罩壳组件具有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和进气歧管流体连通的入口和出口;
单个芯组件,所述芯组件设置在所述罩壳组件内,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使废气从所述入口连通至所述出口的管翅组件;
套环,所述套环设置成围绕所述芯组件且附连至所述罩壳组件,从而形成具有第一冷却容积的第一温度散热器和具有第二冷却容积的第二温度散热器,所述芯组件至少部分地延伸入所述第一冷却容积和所述第二冷却容积;
第一散热器入口和第一散热器出口,所述第一散热器入口和第一散热器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温度散热器中且用于连通具有第一温度的冷却流体;以及
第二散热器入口和第二散热器出口,所述第二散热器入口和第二散热器出口用于连通具有第二温度的冷却流体,所述第二温度比所述第一温度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组件基本上延伸所述罩壳组件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组件是大体细长的,且横截面为矩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入口扩散器,所述入口扩散器与所述芯组件流体连通并位于所述芯组件的上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口扩散器,所述出口扩散器与所述芯组件流体连通并位于所述芯组件的下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密封地附连至所述芯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铜焊至所述芯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密封地附连至所述罩壳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组件具有第一侧构件和第二侧构件,所述第一侧构件和第二侧构件大体平行于所述芯组件。
10.一种在EGR冷却器中冷却来自发动机的废气以再循环至所述发动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废气从所述发动机输送至设置在单个罩壳组件内的芯组件;
将所述罩壳组件至少分成所述EGR冷却器的第一冷却容积和所述EGR冷却器的第二冷却容积,其中,所述芯组件至少部分地延伸入所述第一冷却容积和所述第二冷却容积;
将第一冷却流体引入所述第一冷却容积;
将第二冷却流体引入所述第二冷却容积;以及
将所述废气从所述芯组件输送至所述发动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引入处于第一温度的所述第一冷却流体,以及引入处于第二温度的所述第二冷却流体,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废气输送通过所述芯组件中的多个管翅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冷却容积与所述第二冷却容积密封隔开。
14.一种用于车辆的EGR冷却器,所述EGR冷却器包括:
罩壳组件,所述罩壳组件具有至少一个侧构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具有入口,所述第二端盖具有出口,其中,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和进气歧管流体连通;
芯组件,所述芯组件基本上延伸所述罩壳组件的长度,且设置在所述罩壳组件内,所述芯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从所述入口延伸至所述出口的管翅组件;
套环,所述套环设置成围绕所述芯组件密封地设置且密封地附连至所述罩壳,从而形成第一冷却容积和第二冷却容积;
第一散热器入口和第一散热器出口,所述第一散热器入口和第一散热器出口设置在至少一个侧构件中,且与所述第一冷却容积流体连通以连通具有第一温度的冷却流体;以及
第二散热器入口和第二散热器出口,所述第二散热器入口和第二散热器出口设置在至少一个侧构件中,且与所述第二冷却容积流体连通以连通具有第二温度的冷却流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组件不接触所述罩壳组件的至少一个侧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873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式过压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机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