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菌二步发酵法处理糖蜜酒精废醪液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8424.1 | 申请日: | 2010-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江东福;李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康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5/00 | 分类号: | C05F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03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菌二步 发酵 处理 糖蜜 酒精 废醪液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糖厂废水处理,具体是一种复合菌二步发酵法处理糖蜜酒精废醪液工艺。
背景技术
当代世界正进入低碳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年代,糖蜜酒精废醪液高负荷污染,属高浓度有机酸性废水,粘度大,流动性差,COD为8~12万mg/L,BOD为4~6万mg/L,若直接排放,势必带来周围水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严重后果,若进入污水处理工程,不但耗资大,而且很难达标排放。以云南省来说,制糖业在创造了全省1/10工业产值的同时,更带来了全省2/5的工业废水污染负荷。不经处理的糖蜜酒精废醪液在贮池停留几天后,便臭气冲天,附近居民怨声一片。酒精废醪液直接排放农田,不仅会烧死庄稼,还会使土壤板结,土质恶化,如排至湖、河,造成污染,危害更为严重。因此如何彻底处理糖蜜酒精废醪液迫在眉捷。中国专利号为200510011098.1提出的“用蔗糖厂废弃的酒精废醪液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即使每个糖厂全部滤泥和蔗渣都用于固肥发酵生产,也仅能消耗废醪液总排量的3%左右,其绝大部份糖蜜废醪液仍无法处置而成为沉重的治污包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菌二步发酵法处理糖蜜酒精废醪液工艺,通过多元微生物二步发酵法处理糖蜜酒精废醪液,彻底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污染源无须作昂贵的污水处理工程,直接转化为有较高肥效的有机菌液肥。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菌二步发酵法处理糖蜜酒精废醪液工艺,其特征在于:用能消化糖蜜酒精废醪液的F16嗜高温芽孢杆菌和F17耐高温酵母菌组成的复合发酵菌剂,扩大培养后加入刚排放出来的蜜糖酒精废醪液中作第一步发酵,18~30小时后,待液温下降至20~50度左右,再加入胶胨样芽孢杆菌、放线性根瘤菌、球褐固氮菌及深红红螺杆菌组成的复合肥效发酵菌剂作第二步发酵42~54小时后,获得安全无臭而有较高肥效活力的有机菌液。
所述第一步发酵时复合发酵菌剂加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按糖蜜酒精废醪液总量0.4~0.6%的量加入,F16嗜高温芽孢杆菌和F17耐高温酵母菌按等量投放。
所述第二步发酵时复合肥效发酵菌剂加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按第一步发酵后的废醪液总量0.3~0.5%的量加入,其中各菌剂按等量投放。
用本发明提出的复合菌二步发酵法处置糖蜜酒精废醪液,变废醪液为农用菌液,由于二步发酵法处理的废醪液,能全部作液肥使用,达到了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废醪液零排放。本工艺曝气电能耗仅为目前常规工艺的1/10,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效益高的显著特点。不但无臭味,而且变废为宝,成为广大农民欢迎的有机菌液肥,施用本液肥的甘蔗等作物,一般可增产20%左右,含糖量增10%左右,云南保山市12家糖厂使用该处理后的废醪液农用菌液,经认定可部份取代化肥,改良土壤,增加活性肥力,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肥效20~30%,每个糖厂可增加数十万的收入。
本发明处置废醪液二步法采用的微生物,分高温“消化”发酵菌和常温肥效发酵菌。高温发酵菌包括能在50~90℃甚至以上温度的废醪液中分解,利用其高分子有机物而很好地生长繁殖的芽孢杆菌和在50℃以上能在废醪液中繁殖发酵、并产香的耐高温酵母菌。肥效发酵菌包括能将游离氮气固定并转化为可供植物易吸收利用之氨态氮功能的放线性根瘤菌与球褐固氮菌和能将土壤中难溶性磷钾分解转化成植物易吸收的可溶性成份的胶状样芽孢杆菌,以及能产氮、固氮、分解有机物并合成生理活性物,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深红红螺杆菌等。这些微生物菌群在废醪液处置中,各自或相互作用形成系统食物链,通过这种共生增值关系组成复合而稳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它们不仅具备功能齐全的优势,而且高度抑制其它有害菌,特别是腐败菌,消除腐臭,并在作物根际提高植物免疫功能,抗病虫害,增加作物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康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康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8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