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尾藻池塘养殖设施及应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8203.4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于宗赫;胡超群;任春华;李海鹏;彭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尾藻 池塘 养殖 设施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尾藻池塘养殖设施及应用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稳定水体的海藻养殖筏架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水产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一些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池塘养殖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证明,在池塘内混养大型海藻是一种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环境调控方式,大型海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我国南方海域秋、冬低温季节可用于环境调控的经济藻类较少,而此时恰逢马尾藻的最佳生长时期,前期研究表明,马尾藻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调控水体环境,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池塘环境修复者加以利用。在自然界中马尾藻是以假根附着于海底的礁石或者贝壳等硬质附着基之上,普通的池塘环境难以满足其附着的条件,由于马尾藻具有气囊这一结构,直接将其投放到池塘藻体则会漂浮于水面之上,降低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藻体还特别容易死亡、腐烂,因此亟需一种适合于池塘环境的马尾藻养殖设施,这样才能使相关的生产顺利进行。目前关于马尾藻养殖的报道较少,直接将马尾藻挂于绳子之上进行养殖的方法会使马尾藻飘浮于水面,降低空间的利用率,影响其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马尾藻池塘养殖设施及应用方法。本发明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能提高藻体生长效率和环境控制能力,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管理和收获,同时也可以为养殖的鱼、虾提供遮蔽物的优点。
一种马尾藻池塘养殖设施,包括缆绳、浮子、浮绠、苗绳以及重物,浮绠通过缆绳牵引并通过缆绳固定于池塘岸基两端,浮子连接于浮绠并浮出水面,苗绳与重物间隔连接于浮绠上,苗绳用于与马尾藻连接;浮绠通过缆绳的牵引力、马尾藻自身的浮力和重物的重力作用悬浮于水中。
所述浮绠悬浮在水体中的深度为1.0~1.5m。
所述苗绳系于浮绠之上,长度为0.4~0.6m,苗绳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1.0m;重物利用绳子系于浮绠之上,重物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5~3.0m,每块重物重量为0.3~0.5kg。
所述缆绳和浮绠为直径6~8mm聚乙烯绳,苗绳为直径8~10mm的三股聚乙烯绳或者红棕绳;浮子为塑料浮子,浮子提供的浮力为1kg,所述重物为利用直径3mm聚乙烯绳绑缚的砖块或者石块。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马尾藻池塘养殖设施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1~2株马尾藻作为一组,将其假根部分夹于苗绳上,各组间距为15~25cm,利用马尾藻自身的浮力使苗绳飘浮,并牵引浮绠悬浮于水体中;(2)在马尾藻夹苗后,牵引浮绠两端缆绳,使浮绠在池塘中伸直,将缆绳固定在岸基;(3)每1~2周牵扯缆绳进行抖动,除去藻体污损。
所述马尾藻为半叶马尾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马尾藻作为池塘养殖的对象,填补冬季池塘可以养殖的大型海藻种类的空白;
2、充分地利用马尾藻自身的浮力,养殖对象由底栖附着状态变为悬浮状态,使藻体在水体中均匀分布,有效地利用养殖空间;
3、利用马尾藻对池塘环境的调控能力,有利于环境修复,能够降低池塘养殖的自污染问题,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并减少病害的发生;
4、养殖设施投入生产以后,可以为鱼、虾等养殖对象提供遮蔽物;
5、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管理方便,便于收获,能够有效的降低劳动强度,实现马尾藻的大规模养殖;
6、生产出有较高价值的海藻产品,为池塘养殖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马尾藻池塘养殖设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马尾藻池塘养殖的设施及应用方法,由缆绳、浮子、浮绠、苗绳以及坠石等部分组成:利用直径6~8mm的聚乙烯绳制作缆绳和浮绠,利用直径8~10mm的三股聚乙烯绳或者红棕绳制作苗绳;利用普通塑料浮子或者空矿泉水瓶等作为浮子,浮力约为1kg;利用0.3~0.5kg的普通砖块或者石块作为重物,并用直径3mm聚乙烯绳绑缚。
用于马尾藻池塘养殖的设施及应用方法,其苗绳长度约为0.5m,系于浮绠之上,苗绳间隔距离为0.5~1.0m;利用绳子将坠石系于浮绠之上,其间隔距离为2.5~3.0m,可通过调节坠石系绳的长度使浮绠悬浮在水体中的深度约为1.0~1.5m。
将1~2株马尾藻作为一组,将其假根部分夹于苗绳之上,各组间距为15~25cm,利用马尾藻自身的浮力使苗绳飘浮,并牵引浮绠悬浮于水体中,除了两端外,浮绠上无需另加浮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82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鱼苗繁殖池塘的防鸟装置
- 下一篇:萱藻丝状体采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