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压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7109.7 | 申请日: | 201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2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锋 |
主分类号: | A61B5/0225 | 分类号: | A61B5/0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压 测量 仪器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血压的医疗仪器和方法,该仪器无水银、无袖带,且该方法能更快速、准确的测量血压。
背景技术
1905年,苏联医生Korotkoff发现了柯氏音,奠定了柯氏音听诊法血压测量技术,使其成为临床上血压测量的“金标准”[1],该方法由血压计、袖带和听诊器组成,至今无创血压测量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目前,公知的柯氏音听诊法血压计有水银(汞柱)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目前两者在临床的应用也最为普遍。其中水银血压计对人进行无创血压测量被认为是间接血压测量法的“金标准”[2,3],但水银属于一种重金属,对社会环境和人体的健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自2006年7月1日起,含有水银的电子电气设备已禁止进入欧盟消费市场;日本及美国自2000年起多个州和城市也开始禁售水银体温计,而中国2007年开始执行对含有水银的电子电器设备实施限制准入,因此水银血压计的使用必将受到进一步的限制[4]。1697年Hill和Bernard首次使用金属的机械系统记录血压,并发展为目前普遍应用的气压表式血压计,该血压计轻便、容易携带,较少发生机械损伤,比可移动的设备更准确,且无水银的负面作用,故在临床的应用较为普遍,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而目前正在兴起的电子血压计一般采用示波法测量血压,缺点是测量数据离散,不适合过度肥胖、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和低体温病人以及连接人工心肺机、帕金森氏症患者,故示波法电子血压计的发展前景仍需要进一步的考究,而且其仍需要袖带辅助完成测量。总之,水银血压计和气压表式血压计共同的技术特点是均应用柯氏音听诊法测量血压,连同电子血压计均需要袖带辅助。而袖带辅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不便,缺点如下:①增加了血压测量操作的步骤,使血压操作步骤繁琐,尤其是对患者抢救时袖带辅助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②测量时袖带比例、袖带形状、袖带位置、袖带的松紧度及充气、放气速度均对实际血压值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数据欠可靠[5]。因此,寻求新的血压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水银血压计中水银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以及水银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及电子血压计均需要袖带辅助测量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水银、无袖带的血压测量仪器,该仪器在避免水银污染的同时,不需要袖带的辅助,通过直接改变“按压”力度实现肱动脉血流的阻断及再通,能更准确、快速的测量人体血压。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仪器由压力测量部件和听诊部件直接组成,无需袖带辅助。压力测量部件可采用压力表,其工作原理同气压表式血压计中的气压表;也可采用电子感应原件使压力值转变成可视数字。血压测量值的显示可采用指针表盘式或电子可视数字显示器。压力测量部件置于上(或前),听诊部件置于下(或后),两者重叠(或前后)连为一体。该仪器仍采用血压测量上的“金标准”----柯氏音听诊法进行血压测量,其中仪器组件中:压力测量部件可以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听诊部件则可以用来听动脉的柯氏音。测量的方法及原理:测量时将仪器置于人体肱动脉心脏水平处,通过“按压”直接施压(而非袖带充气施压),使仪器挤压肱动脉血管,使血流完全堵断,此时听诊部件无法听到脉搏声,然后慢慢减压至听到脉搏声,此时即为血压的最高值(收缩压);继续缓慢减压,通过听诊部件能听到强而有力的脉搏声且慢慢减弱,直至搏动音完全消失,此时可认为血管完全未受挤压,此时压力测量表的读数即为血压最低值(舒张压)[6];该方法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柯氏音听诊法。该方法是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血管受到的压力”=“施加的压力”+“血压测量仪的重力”,并通过进一步的标准血压校正和单位换算,从而得出被测的人体血压值。该血压测量仪器测量过程仅需5-7秒,测量时间较传统的需要袖带辅助的血压计明显缩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仪器无水银污染、无需袖带辅助,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测量准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该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该仪器的侧面视图,压力测量部件(1)与听诊部件(2),两者上下重叠连为一体(也可前后连为一体)。
图2是该仪器的俯视图(A为指针表盘式,B为电子可视数字式)。
图3是该仪器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锋,未经牛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7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