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椒种质资源(基因)选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7075.1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4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金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椒 种质 资源 基因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辣椒种质资源(基因)选育方法。采用本方法,从科技发达国家引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成的辣椒品种,从中分离出新的辣椒种质资源(基因),与国内现有辣椒种质资源交配,选育丰产性高,综合性状好,抗逆、抗病性强的辣椒新品种。
背景技术
科技发达国家辣椒杂交育种起步早,科研基础高,特别是抗逆、抗病育种做得比国内好。我国开展辣椒杂交育种在上世纪70年才开始起步,较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所以在辣椒种质资源收集,辣椒杂交优势利用,辣椒的抗逆、抗病育种及辣椒的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种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引用发达国家的辣椒种质资源(基因),将其优势应用到国内辣椒育种技术上非常必要。
发明人经过多年对多个国外辣椒品种的分离实践证明,引入的国外辣椒品种多数是利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成的。从中可以分离出丰产性高,抗逆、抗病性强的不育系及保持系混合型辣椒种质资源(基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是:引用国外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育成的辣椒品种进行分离回交,经过多代分离回交,选育出比例稳定的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混合型辣椒种质资源(基因),与现有的辣椒恢复系材料交配组合新的辣椒品种。
实践证明,引入的国外辣椒品种一般在F2代就可以分离出不育株,发现不育株后,立即在本代群体中利用多株可育株与不育株回交得到BC1;将BC1编排序号继续进行种植回交,得到BC2;将BC2编排序号继续进行种植回交得到BC3。以此内推,回交6代后得到比例稳定的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混合型辣椒种质资源(基因)。
在回交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丰产性高,综合性状好,抗逆、抗病性强的本代 株系。一般回交到6代以上其外观性状基本稳定,不育株比例保持在80%以上便可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不育、保持混合型辣椒种质资源选育图
图中符号所示“F2”是国外引进的杂交一代分离至二代;“BC1”、“BC2”……是不育与可育株回交代数;“♀”不育株或母本;“♂”可育株或父本;“F1”是新组配的杂交一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在于分离回交比例稳定的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混合型辣椒种质资源(基因)。利用韩国朝天椒“天宇三号”杂交一代辣椒品种,种植F1、再种植F2,在F2中分离出了n个不育株。选择其中20株丰产性高,综合性状好,抗逆性、抗病性强的本代可育株作为亲本,分别与20株不育株进行回交,获得20组BC1,按N1-20-1至N1-20-20排序编号继续进行种植回交;又在BC1代中按选择标准,选择20株本代可育株作为亲本,分别与不育率超过50%的20个不育株回交,获得20组BC2,按N2-20-1至N2-20-20排序编号继续进行种植回交;又在BC2代中按选择标准,继续选择20株本代可育株作为亲本,分别与不育率超过80%的20株不育株回交得到BC3……按前述方法回交到BC5,在BC5代中定向选择不育率稳定在80%以上,外观性状好的N5-20-6、N5-20-12两组进行回交品比选择,最终在BC6代中选留了N6-20-12不育系及保持系混合型辣椒种质资源(基因)应用于辣椒育种。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于利用选育的N6-20-12不育系及保持系混合型辣椒种质资源(基因)进行原种繁制。其方法是用大棚防虫网隔离,定植开花后进行花药识别,分选出不育株和可育株,采摘可育株花粉用人工向不育株花朵授粉,授完粉后拔除全部可育株。原种面积与收种数量依据预测原种可用上5年左右为准。收回的原种存入冻库,建立电子文档和书面档案备查用。
实施例三本实施在于将用N6-20-12原种与自有的恢复系材料进行交配,繁制杂交一代辣椒种子的方法,是将母本原种和恢复系原种按3∶1比例分别分期播种定植(花期相遇为准)。母本在大田定植时要按高于正常密度的20%栽培。比如每亩正常定植母本苗为3000株,制种田一定要栽小苗3600株。因为,待开花能识别出可育株时要拔除可育株,在拔除可育后大田中母株还要保持有3000株左右,以保障制种产量。
摘取花粉,授粉交配按不育系交配方法操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金,未经陈炳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70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热水器内胆
- 下一篇:集热换热一体平板管板填料太阳热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