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特定病原的对虾养殖系统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5577.0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6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鹄;吴灶和;李长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44203 | 代理人: | 庞爱英 |
地址: | 5240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定 病原 对虾 养殖 系统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特定病原的对虾养殖系统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无特定病原动物是指无特定的病毒、微生物或寄生虫存在的动物。无特定病原指特定病原体的具体现状,不针对病原体的抗性或未来病原体的状况。无特定病原是一个病原控制概念,而不是动物遗传上的一种基因型或表现型,与动物的种、品种、变种或品系等遗传学概念存在本质的差别。无特定病原动物的输入将不会导致特定病原体的引进。
对虾系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不仅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且生长快、产量高。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自1993年全国发生对虾病毒爆发性流行病后,对虾养殖业一直受到病害的困扰。
我国在发展对虾养殖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各种对虾病害问题的威胁。对虾病害防治、药物残留、对虾产品质量和养殖环境污染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建立新的养殖技术体系,才能满足高效、节水、环保、质量安全的要求,推动对虾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改造对虾养殖产业的技术结构是非常需要的。
发明人通过研究,采用养殖用水的综合处理,杜绝特定病原生物的进入;将所选育的波吉卵囊藻引种到对虾养殖池塘中,构建良性的微藻群落结构,由这种微藻控制的水环境,不但可以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等有害因子的浓度,改善水质,消除胁迫因子,还能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使水体环境长时间处于良好的动态平衡状态。对虾与抗病力相关因子显著提高,血细胞数比对照组平均提高了24.5%,血清蛋白含量提高了1.4%,溶菌活力提高了28.5%,抗菌活力提高了45.3%,超氧化物歧化酶提高了37.8%,酚氧化酶提高了77.1%:在养殖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波吉卵囊藻保持在4.77×107个/L-16.00×107个/L,沼泽红假单孢菌为6×106cfu/L-6×108cfu/L,改善育苗环境水质和抑制弧菌的生长,提高对虾抗病力和养殖的成活率;养殖过程中保持双齿许水蚤为100-150个/L,通过对微藻的摄食,保持水体中微藻数量为4.77×107个/L-16.00×107个/L,消除微藻的快速增殖给养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通过频繁换水调控水质所带来的生态失衡、对虾应激、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病害交叉感染的重大问题。系列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对虾养殖中后期30-60天不换水,实现了全天候对虾养殖水体环境调控,降低了对虾病害的发生,提高对虾养殖产量和质量。
生物调控的无特定病原对虾养殖技术养殖对虾,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和抗逆性强、养殖周期短、养成规格大及均匀、产量高和投资效益好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特定病原的对虾养殖系统构建方法,采用养殖用水的综合处理,杜绝病原生物的进入;将所选育的波吉卵囊藻引种到对虾养殖池塘中,构建良性的微藻群落结构,由这种微藻控制的水环境,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等有害因子的浓度,改善水质,消除胁迫因子,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使水体环境长时间处于良好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养殖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利用波吉卵囊藻和沼泽红假单孢菌藻菌体系,抑制病原生物(弧茵)的生长;通过双齿许水蚤对微藻的摄食,控制水体中微藻数量,消除微藻的快速增殖给养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1、虾苗的选择
所选虾苗除满足常规要求外,还必须是无特定病原的虾苗,虾苗下池前要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和桃拉病毒(TSV)等病原检测,检测合格者,方能下池。
2、养殖用水综合处理技术
养殖用水应经24小时黑暗沉淀、二级砂滤后,加入次氯酸钠、漂白粉或漂白精,使水中有效氯达到10mg/L-15mg/L,12小时后加入10mg/L硫代硫酸钠中和,除去过量氯气,充分暴气12小时后使用。处理后养殖用水有效杀灭游离病毒和病毒的宿主生物、弧菌,消除固态有机物和敌害生物。
3微藻定向培育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5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