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移动通信的时分双工通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45058.4 申请日: 2010-07-30
公开(公告)号: CN101895331A 公开(公告)日: 2010-11-24
发明(设计)人: 吴建军;任术波;程宇新;栾西;徐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主分类号: H04B7/185 分类号: H04B7/185;H04B7/26
代理公司: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代理人: 俞达成
地址: 10087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卫星 移动 通信 时分 双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卫星移动通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卫星移动通信的时分双工通信方法,属于卫星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时分双工模式(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是第三代(3G)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工作模式之一,是一种通信系统的双工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或上下行链路)。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传送在同一频率信道的不同时隙进行,用保证时间来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由于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信道采用同样的频率,因而具有上下行信道的互惠性,这给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带来许多优势。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就是基于TDD模式的技术。其3.84Mcps和1.28Mcps两种选项的物理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参见:3GPP TS 25.221 V4.8.0(2005-06)“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TDD)(Release 4)”]。

近期ITU将公布第四代(4G)地面移动通信标准的最终评选结果,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Advanced技术方案已成为国际电信联盟4G通信技术的候选方案之一,有望成为今后的4G国际技术标准。同样地,TD-LTE-Advanced方案也基于TDD模式。

在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TDD双工模式,相比较频分双工模式(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而言具有以下的一些优势:(1)收发同频,可以节省一半的频带;(2)有利于开展上下行非对称业务;(3)终端无需使用双工器并可以共用中/射频模块,因而可以简化终端设计;(4)收发同频有利于直接利用上下行信道估计的结果,有利于上行同步、智能天线等技术的采用。

在卫星通信尤其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存在较大的星地传输时延(例如,静止轨道GEO卫星轨道高度约为36000公里,最大单跳往返时延约有270ms),采用TDD模式较为困难,因此相应的系统及技术研究并不多。

铱系统(Iridium)是采用低轨道(LEO)卫星星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参见:Stephen R.Pratt,et al.,“AN OPERATIONAL AND PERFORMANCE OVERVIEW OF THE IRIDIUM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SYSTEM,”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Q21999],轨道高度为780公里。铱系统基于时分多址(TDMA)的多用户方式和TDD双工方式,其帧结构如图3所示。由于LEO卫星的传输时延不算特别大,因此采用TDD-TDMA模式的帧结构设计并不复杂,相应的上、下行时隙间的保护间隔只需要0.4毫秒即可满足要求。

[Thomas Peter Emmons,et al.,US Patent 6,411,609 B1,“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ual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overage,”Jun.25,2002]公开了一种基于TDD模式的卫星通信系统(即Iridium系统)帧内收、发时隙的排列结构,及其一系列变型方式。

[Wolfgang Kogler,et al.,“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MF-TDMA Systems for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Dec.2007]分析了静止轨道卫星(GEO)系统中多频时分多址(MF-TDMA)方式下,因大的传输时延引起的各终端所产生的时隙对齐问题,提出了高层和低层两种定时同步调整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50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