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份耐热型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3655.3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易春龙;洪伟;倪雅;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1/00 | 分类号: | C08L71/00;C08K13/06;C08K9/04;C08K9/06;C08K3/26;C08K3/36;C08K5/17;C08K5/5419;C08K5/13;C08K3/22;C09K3/1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组份 耐热 硅烷 改性 密封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剂,具体涉及一种单组份耐热型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该密封剂主要用于对温度有特别要求的行业,如车辆制造、航空设备、桥梁、电梯、太阳能、电子等行业。
背景技术
30多年以来,密封剂在建筑、土木、桥梁、集装箱、船舶、电气、航天等众多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水平的飞速发展,耐热型弹性密封剂在车辆制造、航空设备、桥梁、电梯等行业的需求逐渐加大。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性能密封剂主要有三类:聚硫、硅酮和聚氨酯。其中:聚硫密封剂由于其低温固化速度慢、易老化变硬、缺乏耐久性,而且带有强烈刺激性的臭味,使用范围日益减少;聚氨酯密封剂强度高、抗撕裂、耐穿刺、耐油耐介质侵蚀,但其端NCO基对湿气十分敏感,处理不当容易影响体系的贮存稳定性,产品长期稳定贮存较难,固化时可能由于释放的二氧化碳使密封层产生气孔,深层固化速度较慢且表面易发粘,同玻璃及金属等无孔基材料表面粘结一般须底涂剂,长期耐湿及耐热老化性能也略有不足;硅酮密封剂固化快,不起泡,能与玻璃及金属等无孔表面稳定粘结,胶层耐热耐老化性能良好,但不能同其他密封剂相容且不可涂漆,撕裂强度低,耐油性不足,不耐穿刺,胶层易产生油状渗析污染混凝土、石材及其他饰物。
中国发明专利CN 101250391A公开了一种单组份耐高温硅酮密封胶,通过在聚硅氧烷主链中引入苯基,加入耐高温填料,明显提高硅酮密封胶的耐热性能。该发明提高了硅酮密封胶的耐热性能,可以在汽车发动机等处使用,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善硅酮胶不可涂漆,撕裂强度低,耐油性不足,不耐穿刺,胶层易产生油状渗析污染混凝土、石材及其他饰物的缺点。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是国内外新型密封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国外已经发展使用了近30年,但在国内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化工业生产。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的基础聚合物是硅烷改性聚醚。硅烷改性聚醚是主链为大分子聚醚,端基是含有可水解基团的硅烷基,结构上继承了端硅烷基结构和主链聚醚键结构的特点,性能上综合了聚氨酯密封剂及硅酮密封剂的优点。该密封剂具有优良的粘接性和耐老化性,表面可涂饰,弹性好,固化速度快,耐水、耐油,固化物无气泡,特别适用于需要良好耐侯性、无污染和要求优良密封性的场合,长期使用后各项性能无明显变化。
中国发明专利ZL200510132669.7提及了单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其耐候性好、强度高,可用于汽车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等领域。
但是硅烷改性聚醚由于其主链段结构为聚醚,因此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耐热效果比硅酮密封剂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耐热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组份耐热型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使得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能够在耐热要求高的工业领域使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单组份耐热型硅烷改性聚醚密封剂,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硅烷改性聚醚树脂 20-45份
增塑剂 10-30份
纳米活性碳酸钙 20-50份
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 0.1-5份
颜料 0.1-6份
脱水剂 0.2-1.0份
附着力促进剂 0.05-1.0份
紫外吸收剂 0.1-1份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0.1-1份
热稳定剂 0.8-4份
防老剂 0.1-3份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0.2-2份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2-1.0份。
所述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是端基为三甲氧基或甲基二甲氧基甲硅烷基的聚氧化丙烯醚,如日本Kaneka公司的S203H、S303H、SAT400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产品。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中的任一种。
所述纳米活性碳酸钙为硬脂酸改性或者硅烷改性的活性纳米碳酸钙产品,如SPT、U1S2型。
所述颜料为钛白粉、炭黑类,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以任意配比混合使用,如R902型钛白粉、N-220型炭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6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